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学习?

偶然看到东南大学于2015的一篇演讲,真切感受到了坚持学习的人极强的自律性。为此,摘录了关于读书的部分,做了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传播有价值的正能量。节选自于《:三个六十本书》。我为什么要每天读书?》。 1.于演讲:年轻人要学会读书,学会交友,学会独立行走。其实我读书读的不多,但是读书习惯很好。我的同学肯定没有我忙。从6月65438+10月1到今年4月,我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看了近60本书,都是真的给的。我看历史书,哲学书,现代商业趋势,未来世界发展方向。我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所以,人生就是学习。

有人问我,余老师,你怎么还在读书?因为确实只有书中的理念才能指引你走向未来。大家都知道,人是一种被思想引导的动物,你的思想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如果你的想法认为你是自卑,那你就是自卑。这个想法必须从内心深处相信。如果表面上相信,实际上不相信,就会形成人格分裂。我真的相信,当你的想法改变了,你的思想也改变了,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因为只有思想创造现实,人通过这样的思想创造现实,反过来又通过现实丰富人的思想。所以,你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让你的想法超前。那么,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呢?想法来自三个地方:读书、交友、散步。其中,你必须大量阅读。

看各种书,国内外都有。如果你不会说英语,就看中文。现在所有优秀的英语书都将在一个月内以中文出版。学生需要大量阅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阅读各种书籍,让多种思想碰撞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

同学们,你们不应该一年读50本书。我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但是阅读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你读50本书,因为你现在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谈恋爱,但是你不能忘记读。(其余演讲内容请见原文。)

二、自己的思考:知识不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提高素质。

今年3月9日坚持白班15日。如果从去年65438年2月9日算起,寒假在最后三个月(包括一个寒假)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时间,而我在那三个月只看了47本书。而且,我觉得这个速度是我目前能达到的极限了。在我目前掌握的阅读方法中,我认为我是用一种非常恰当的方式,以一种我可以控制自己,可以毫不拖延地理解的阅读速度来阅读的,但也不过是47本书。

真的很难想象像余这样的大忙人,在宝贵的时间里,三个月还能读完60本书,平均1.5天,而按照他演讲的内容,基本上一本书应该是300页20万字。我真的回答了那句话:不怕你不努力,只怕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本来,我们远远落后于这样的优秀人才,但我们在学习上落后了。不学习,怎么立足?

之前,我们一直相信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纵观余、马云等类似的成功经历,似乎读书真的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不断的自我思考。我认为:读书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命运,反而提高了我们的素质。这个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

阅读提高了我们的个人素质。俗话说“腹中有诗魂。”多读书,读好书,读得好的人,自然显得相貌不凡,书香四溢。曾国藩曾总结过一句话,“唯有读书能改变性情,读书能改变筋骨。”

读书人的气质是通过不断的读书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有些人外表不好看,但读书中的精神世界确实很充实很充实。你读的书越多,你的知识就会越渊博,你的精神就会越丰富,你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超凡脱俗,更加优雅。

阅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通过不断的阅读,可以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读书会丰富一个人的思想,磨砺一个人的眼睛,一个人可以发现生活中多彩的美,感受不读书时找不到的芬芳。同样,当我看到夕阳的余晖时,学习的人会说:夕阳与孤独的齐飞,秋水* * *天空是同一个颜色;或者:夕阳无限好,被即将到来的黑夜掩埋;最不济,你可以说:天边的晚霞染红了你美丽的脸庞,晚风轻轻拂过你湿漉漉的发线。不学习的人只会说:我去,今天夕阳真美!看,有一只大鸟。对不起,我不想做“大鸟”,我想做“孤独的人”。

阅行万里梦走千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千城斜线ID:多元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