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益女子中学
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旧址位于江苏苏州体育场路4号,创始人为张冀牖。
1923年,新校园建好后,位于人民路憩桥巷的乐益女中便正式搬到了这里。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这座废墟上的新校园,有中式的花园,西式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宽敞的风雨操场,还有供学生课间休息的凉亭,亭子周围遍植白梅和绿柳。
女孩子们可以围着学校中心的花圃,自由奔跑嬉戏——在1920年代的苏州,以东吴大学为首的西学虽已兴起,但专门为女孩子办的学校,尚只有振华(今十中)、景海(今苏大内)等不多几所,而有40余间校舍、占地20亩的乐益,还购置了理化仪器、钢琴、图书、运动器械等教学设备,堪称女学生们的乐园。
学校建成后,每年有十分之一的名额资助贫寒子弟。学生都剪短发,还开运动会,演话剧,像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还用英文演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并大胆地延揽侯绍裘、张闻天、柳亚子、叶圣陶、匡亚明等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学进取精神的进步人士任教。
乐益女子中学的创始人简介
张冀牖(1889—1938),原名英麟、谱名武龄,又名吉友,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肥西聚星张老圩,祖父是淮军名将两广总督张树声,父亲是曾任川东道张华奎。张冀牖8岁时起在合肥龙门巷(在今淮河路安徽日报社宿舍区)居住,一直到他娶妻生子都没有离开。
幼年读书,课余喜读新书报,使他开阔了眼界,接触了新思想。他觉得合肥太小,封建势力强盛,难以成就事业;也怕那些陈旧陋习浸染自己的孩子,不利于孩子们成长,遂于辛亥革命后举家迁移上海。不久,他和夫人带着儿女来到苏州,并从此定居下来。张树声巡抚江苏时置下不少产业,加上肥西张老圩大量田产,张冀牖的名下财产甚多。
然而他却不同于一般封建大财主,洁身自好,不赌、不嫖、不抽大烟、不娶姨太太。家庭连一副麻将、纸牌也找不到。张冀牖为人仁厚,性好学,博览群书,热心地方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