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日记的影片评价
切·格瓦拉,古巴革命的传奇领袖,他的信念,他的实践一直影响着全世界的年轻人。无论是墙上的海报,衣服上的印图,还是人们心中的他都已经成为了青春与革命的象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格瓦拉的形象,所以说,《摩托日记》这样一部人物类影片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编剧,如何在刻画人物时接近年轻时的格瓦拉,如何人性化的表现出这段传奇人生,如果平衡格瓦拉与同伴之间的戏份,如何表现格瓦拉从男孩到男人的内心转化,如何煽情又不失于真实,又如何表现出那个飘摇的时代中的拉丁美洲。但其实只要导演在重走当年路后带给观众一个充满了青春、激情与思考的切·格瓦拉,就已足够。
贝雷帽、大胡子、革命装束、深邃眼神,从巴黎到哈瓦那,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东方到西方,从T-Shirt到旗帜,格瓦拉的头像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图腾,出现在各种象征理想火焰永远不死的抗议场合,号召不同世代的青年,前仆后继投身改革事业。而那启蒙一切的源头,就是那趟他于1951年12月出发,与挚友阿尔贝托患难与***的摩托车之旅。在这历时八个月,横跨五国,总路程超过一万三千公里的长征里,两个原本只想单纯游山玩水、体验人生的青年,却在各种崎岖遭遇中认识了壮阔丰饶的南美大地,以及真实人间里的万千美好与苦难。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行者一样,格瓦拉在旅途中透过对世界的深切观照,勾勒出自己,作为人类一份子,无可抑止的终极悲悯与关怀。同时将这情感化为行动,掀起一股波澜万丈的革命事业。
然而,电影并不打算以煽情的口吻刻画他与卡斯特罗投身古巴建国、转战刚果、最后在玻利维亚被捕牺牲的军事生涯。反而用青春热情的笔触,循他当年足迹,邀请观众上路,一同体验这场极不平凡的「自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