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平时需要备课,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怎么写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仅供参考,大家看看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1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不倒翁失败的秘密,了解不倒翁失败的秘密。

2、能看懂图例,按图掌握制作步骤,做不倒翁。

3.我对动手制作感兴趣,愿意不断尝试,也愿意和别人分享我的发现和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激发孩子愿意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要准备的活动

1,若干个酒杯,一个平底会摔的玩具。

2.蛋壳、橡皮泥、石头、纸、彩笔等辅助材料。

3.童书第21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孩子玩不倒翁,激发孩子对不倒翁的好奇心。

给我看看不倒翁。

老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玩具。玩的时候,推一推,摇一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孩子可以自由操作。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

问题:怎么玩?你发现了什么?

(4)总结。

2.初步尝试做不倒翁,学习无法撤销的秘密。

(1)展示制作资料,激发孩子对制作的兴趣。

(2)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制作酒杯。

(3)通过问答引导孩子观察和交流。

问题:你在材料里放了什么?这次每个人都成功了吗?为什么有些孩子的滚筒刷在装材料的时候会掉下来?

3.再尝试做一个不倒翁,感受成功的喜悦。

(1)儿童阅读童书第21页不倒翁的制作步骤,了解制作步骤。

(2)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并尝试重新制作。

(3)组织幼儿交流成功生产的经验。

活动反映: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主动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秘密。活动前,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制作材料,为的是给每个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积极参与活动。科学活动应该是探索性的。从探索性方面考虑,我的活动分为五个环节:

1,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2.对比游戏玩法,发现秘密。

3、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4.再探索,解决问题。

5.活动扩展。

第一个环节,孩子对这个娃娃还是很感兴趣的,在玩耍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第二个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对比来探索“不倒翁”的奥秘,孩子会从观察到触摸来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打开来看一看,可见孩子是在玩中学,是在学习。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尝试。(孩子对不倒翁不失败的原因的理解,基本都是我主导的,按照我的设计一点一点的去了解,所以孩子的学习有点无所适从。)

第四个环节是让孩子再尝试做一个不倒翁。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有点难,但对孩子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成功。

第五个环节,活动延期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地点,还有物体的数量和重量,所以最后还是把活动延期到课后,让孩子重新探索。

不足:

1,教具制作有问题。在孩子的操作上,孩子很难操作。戴帽子和开帽子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

2.活动之前,老师的要求不够细致。

3.每一个环节之后,都可以说一些总结的话。

4.在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时,我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他们展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5、操作流程非常混乱。我没有针对幼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6.整个活动我说的比较多,孩子在小组面前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少。孩子的主体性没有表现出来。

(孩子探索发现问题后,可以自己总结出“不倒翁”的原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2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和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秘密,可以积累关于重心和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一个不倒翁,一个塑料鸡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童书:《做不倒翁》。

活动流程:

1,玩“不倒翁”激发孩子的制作兴趣。

老师把不倒翁推到左右,让孩子们观察。

老师:请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要不倒翁吗?但是这里只有一个,大家怎么玩?

2.展示童书,指导孩子做弹子,探索弹子“不倒”的秘密。

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老师巡回指导。当孩子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老师会给出提示,帮助他们完成制作。

让孩子们展示他们自己的酒杯,并交流他们制作酒杯的经验。

让孩子们拆开所有的玻璃杯,互相看看对方的填充物,并谈论他们的发现。

要求孩子们改进他们自己的不倒翁木材,并在制作完成后玩自己的不倒翁。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3 1。设计意图:不倒翁是一种孩子非常喜欢的玩具,但其中蕴含着平衡的努力和科学的道理。如何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和应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发现和探索其中的奥秘,制作各种各样的酒杯。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做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索和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设定场景——“玩具城”。

2、儿童操作材料:纸、玻璃球、豆子、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流程:

1,导入主题。它以在“神秘玩具城”游玩的形式吸引人们的眼球。

2.让孩子自由探索。

(1)老师: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比较一下,摇一摇,看看有什么发现。-向下而不是向下。

(2)老师让孩子自由发挥。

(3)问题:怎么玩?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

3、让孩子发现有的玩具不会掉,有的会掉,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是半球形的。

4.尽量做不会失败的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孩子发现不倒翁里装着不同重量的物体,重物滚到哪里,玩具就会滚到重的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中间,玩具就不会倒了,不倒翁就做好了。

6、孩子完成制作,自由玩耍,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老师总结:今天的孩子真聪明。他们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并自己制作了它。现在给中小班的兄弟姐妹们看看,好吗?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4 (1)活动目标:

1,通过儿童的观察和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顶部重,二是底部大而光滑。

2.简单理解一下物体重心、物体底面积大小和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孩子探索科学的欲望。

(2)活动准备:

几个酒杯;一些物体如木板和圆锥体。

(3)活动过程:

1,谜语介绍:一个老人,无论年龄大小,左右行走,却不会摔倒。

2、展示不倒翁,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

(1),老师让不倒翁动起来,提问。为什么不倒翁推了也不倒?

(2)幼儿分组操作,带着问题探索发现不倒翁失败的原因。

(3)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观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顶部是什么样子的?在它上下两端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老师总结:不倒翁倒不下来的第一个原因是它的身体有重有轻,底部有一个很重的铁块;二是底面大,光滑。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力使它摆动。

4.探索重心、物体底部面积大小和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小朋友分组操作木板和锥筒,让操作对象能够站立,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

(2)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孩子* * *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立起来,找出物体的稳定性和它有什么特征关系。圆锥为什么圆锥倒了就站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摇摆,求重心和重心的简单关系。

5.老师总结。

(1).发现底部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向左下落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侧,反之亦然;不倒翁的倾斜度越大,重力的作用越大,摆动幅度也越大。

6、动作结束时,孩子一边读儿歌一边玩不倒翁。

7、带儿歌:不倒翁,真好玩,看起来很独特;

头小,脚大,头轻,脚重;

向左推,向右摇;

倾斜越大,摆动越大;

向左下落,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向右下落,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艺术活动:制作酒杯

(2)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和应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平底玻璃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孩子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1)活动准备:

1,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类等等。

2、蜡笔、剪刀、胶水、适时粘贴等辅助材料。

3.几个例子

(3)活动过程:

1.展示例子,边玩边讲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介绍,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2.观察例子,让孩子说说他们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让孩子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肚子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才能让它有重量。

(2)、搞清楚,如果不倒翁肚子里东西少,不倒翁能不倒吗?

(3)做不倒翁应该先做哪一步,再做什么?为什么?

(4)告诉我你打算做的不倒翁是什么样子的。

3.分组制作酒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制作。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孩子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孩子,给予表扬。

4.开展评估活动。让孩子和朋友互相谈论他们的不倒翁的名字,如何制作,不倒翁下落的程度等等。老师进行个别点评,尤其是那些能力差的孩子,注意发现他作品的优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5.与不到翁共舞以结束课程。(伴着健康歌的歌声,儿歌是:左摇右摇,头小,脚圆,脚轻。一起运动吧,但是不能左右推。真的很可爱!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5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2.学会观察和比较,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酒杯。

活动准备:

不倒翁,果冻壳,纸团,米粒,一次性纸杯,方盒子,娃娃圈。

教学重点:

引导孩子寻找底部呈半圆形的物体。底部放重物,中间固定,物体才不会掉下来。

教学难点:

玻璃杯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次一站

(1)出示材料,让一个孩子试一试什么能站,什么不能站。

(2)问题:什么能站得住?什么不能忍受?为什么?

(3)一个不能站立的物体如何能够站立起来?

(4)老师展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却不会掉下来?

第二,尽量做不会失败的玩具。

(A)儿童借助桌子上的材料,试图使果冻壳直立起来。

(2)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玩具里放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玩具放在纸团里会倒,而放在米粒里的玩具却站着不动?

(4)当你用米粒摇晃玩具时,你发现了什么?什么不会倒?为什么?

第三,老师总结不倒翁的秘密,重点是顶部和底部,固定底部物体。

第四,孩子们玩他们自己的酒杯。

展示娃娃图片,让孩子试着让娃娃圈站起来。

第六,娃娃圈跳舞。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6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2.根据你知道的原理学会做不倒翁。

3.培养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观察比较、操作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不倒翁玩具,纸团,沙子,鸡蛋壳等等。

活动过程

首先,展示各种不倒翁玩具,鼓励孩子玩耍。

1.老师,这里有很多玩具。请和他们一起玩,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

2.请个别孩子出面操作: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请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些玩具不会掉下来碰到桌面的部分是一样的吗?

第二,观察不倒翁玩具,找出它们不倒的原因。

1,请再次观察不倒翁,找出它能晃却不会倒的原因。

2、老师的操作,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独立寻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总结:原来不倒翁顶部很轻,底部比较重。桌面底部呈半圆形,内容固定。

第三,鼓励孩子做不倒翁玩具。

1,展示沙子、纸团等材料,让幼儿分别把它们放在沙子和纸团里,看能否做成不倒翁。

第四,分享一下自己的制作经验。

1,你做了不倒翁吗?你是怎么做的?把纸团放在乒乓球或者鸡蛋壳里会怎么样?为什么?如果你把沙子放进乒乓球或者鸡蛋里会怎么样?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