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初出茅庐,开局不利
还没服役,“欧根亲王”号就开始显示它遭遇麻烦的能力和躲过灾难的运气。
1940年7月1日和2日,还在日耳曼尼亚船厂舾装的重巡洋舰就连吃两颗英国炸弹。幸好这两颗炸弹威力不大,没有造成多大危害,“欧根亲王”号得以在一个月后顺利服役,首任舰长赫尔穆特·布林克曼海军上校。
与该级前两艘相比,“欧根亲王”号作了一些改进,包括舰体延长4.5米、舰首改为飞剪首、增加两座对空射击指挥仪、改变烟囱罩的外形等。这些改进使该舰的船台周期比它的前两艘姐妹舰多了半年,建造时间也延长了半年。不过晚服役半年,也让这艘重巡洋舰免于遭遇德国海军在挪威的惨重损失,未尝不是该舰“运气”的又一体现。
服役时,“欧根亲王”号标准排水量14240吨,装备有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6门20毫米高炮和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舰体侧舷装甲最厚处达80毫米,最大航速达到32.5节,舰员最多为1600人。与同期其他海军强国相比,德国重巡洋舰在技术参数上毫不逊色,在防护和生存力上还具备一定的优势,光学火控系统更是德国人的强项。但动力设备的不可靠一直困扰着“欧根亲王”号,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和改进型“欧根亲王”号续航力不足,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德国其他大中型水面舰只上,似乎工程师们太过专心于船用柴油机研究,忽略了对蒸汽轮机的改进。
刚服役的重巡洋舰带着一群新水兵在基尔附近训练和试航,三个月的时间让水兵们熟悉了自己的战舰,随后“欧根亲王”号被派往基本在德国控制下的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这里没有英国轰炸机的骚扰,同时作进一步的训练。不断的训练和试航提高了战舰的作战水平,但同样也让人厌烦。1941年4月,“欧根亲王”号受命从波罗的海返回基尔,准备和“俾斯麦”号战列舰一起执行“莱因演习”行动,袭击盟国的大西洋运输线。
4月22日,“欧根亲王”号从基尔出发,前往格丁尼亚与“俾斯麦”号会合,但很不幸,第二天它就撞上了一颗磁性水雷,虽然对舰体没有造成太大损害,但主炮射击指挥仪的光学部分和测距仪都被震坏,不得不折返基尔修理。“莱因演习”行动也只能随之推迟。
由于损坏并不严重,10天之后重巡洋舰再次出航,一路顺风来到格丁尼亚,和等候已久的“俾斯麦”号会合。
5月5日,希特勒亲自来到这里,视察即将执行第一次作战任务的两艘战舰。
5月18日,两舰拔锚启航,缓缓驶出港口,踏上这次注定将为后人铭记的航程。
就在两舰出航的当天,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在丹麦海峡开始巡逻,随后它的姊妹舰“诺福克”号也加入了巡逻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