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白痴》时的俄国时代背景和作者心情。

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到圣彼得堡,次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和被损害》。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他前后期的一部过渡性作品,既有前期描写社会上的人民苦难,又有后期探讨宗教和哲学的内容。在此期间,他在文学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他的生活却屡受打击。1864年,妻子和哥哥相继去世,他不得不照顾哥哥一家,这让他濒临破产。他希望通过赌博来还债,却欠下了更多的债,整个人陷入了抑郁。

为了躲避债主,他被迫去欧洲避债。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但要求他半年内写一部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在写《罪与罚》,没时间再写一部,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同意。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于1866,可视为现代世界推理小说的鼻祖。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许多世界文学名著都是先在报纸的文学副刊上发表,受到俄罗斯人的广泛欢迎,然后由出版社出版。知名度达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口语风格,同时为三个秘书写了三部不同的小说和故事,堪称文学绝技。另一篇长文一个月前就该写了,现在还没写。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速记学校的高材生安娜。他们工作效率很高,一个月就完成了《赌徒》,发表在1867。他们同年结婚,在安娜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生活开始安定下来。他在1868完成了白痴。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思想家的典型形象。他们的思想不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永恒的内容。他们的思想支离破碎或不清楚。他们不是哲学家,他们的思想还在独自行进,没有作为人物与其他思想的对话和对抗。在这里,思想是单数而不是复数,甚至常常是支离破碎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指出一些与后来的思想家相似的特点:比如他们行动软弱,难以与人相处,在别人的视线下总是显得很尴尬,紧张多变,不停地转来转去,提出一个想法后又顶嘴,害怕自信,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有时甚至达到濒临人格分裂的疯狂地步,等等。也就是说,在他们身上,已经开始表现出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暧昧和问题。

的确,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以思想者的身份出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类型的“思想小说”,这种小说并非一开始就定型,而是经历了一个孕育和成长的过程。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作品基本属于传统小说类型,注重人物和情节。他们深受尼古拉·果戈理风格的影响,继承了他对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作品的基调只有怜悯,沉默而孤独的怜悯,与时代和永恒对话的渴望被添加到他的后期作品中。早期小说中的人物感情丰富,感情细腻,意识流动,心理多变,但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思想力,甚至很高的智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相当普通,地位低下而且对自尊极其敏感,心地善良,有时还很古怪。他们有时会表达一些想法。比如《穷人》中的主人公朱乌什金也表达了一些关于社会正义和公民美德的思想,但这些思想一般都是散漫的、不连贯的、稍纵即逝的。主角主要是在倾诉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这里,他主要表现出一种倾吐的风格,不与对方争论和交谈,也不思考。的确,总有一个另一个人,一个对立的一方存在,要么是倾诉感情的对象,要么是异己和嘲讽的眼神。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别人的目光下似乎总是感到不自在,总是为自己辩护,不断地解释、说明、暴露自己并试图掩盖。这些心理活动具有后来思想家的一些特征,但还没有上升到思考根本问题的层面。他说他想在《白痴》中描述一个“绝对美丽的人”,但正如他自己承认的,“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的了,尤其是现在。”许多评论者指出,在《麦什金公爵》中有一些耶稣基督的特征,如完全真诚而非常软弱,充满怜悯等。然而,在现代社会,这是怎样一个引起嘲讽的人物形象?然而,也许在现在这个时代,他就是这样,也只能是这样。无论如何,在小说的结尾,他的思想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极有意义的是,他自己也回到了“傻逼”的状态,但仍有一些东西是我们目前无法把握和理解的。简而言之,就事实而言,这种想法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极其无力。在《地下室笔记》之后的小说─《罪与罚》、《白痴》、《魔鬼》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主人公,甚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是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似乎是他们的非功利主义。他们不计算利益,不考虑得失,愿意为思想付出,为思想受苦,甚至牺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