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孙尚香的性格特点 ?

枭姬,孙尚香 刘备的夫人、孙权的妹子。

性别:女

籍贯: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家族资料:父亲:孙坚

母亲:吴国太

配偶:刘备

兄弟姐妹: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这个女人,其实并不简单。三国里面,和其中两个势力的最高领导人有这样密切关系的,只有她一人了。但孙夫人在三国志里不见经传,只在其他人的记载里提到。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却是刻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孙尚香,让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夫人在以三国题材的文学戏曲里面是个不可缺少的脚色,没有她,甘露寺、刘郎浦、截江夺阿斗都演不成了。

经过罗贯中、毛宗岗的演绎,孙夫人是个富有爱心的刁蛮公主。她被孙权、周瑜作为工具加害刘备,但却忠心耿耿一往情深,处处维护这个比她大很多的丈夫,替刘备帮了大忙。到最后在东吴听说蜀军在虢亭战败,讹传刘备死于军中,“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以身殉节,是一个完满的正面人物的形象。

相比之下,刘备就太对不起孙夫人了。刘备当皇帝以后,把已经逝去的妾甘氏追谥为皇思夫人,继室吴氏为皇后。而孙家小姐作为刘备的正式夫人,居然到最后连个名分也没有。以至一代巾帼英雄,在正史里面成不了传。

老牛在这里尝试还原这位夫人的真实面目。

首先,是孙夫人的姓名身世。

三国演义第七回提到“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这就是说,孙尚香(为行文方便,这里就用这名字。当然,孙尚香是后世好事者起的名字,当不了真)是孙坚次妻所生,和孙权同父异母,大名叫孙仁。

这个资料和正史却对不上号。三国志说:“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生四男一女”;而另一条资料:“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由此可知,孙尚香是孙权的同胞妹妹,她的名字不是孙仁。孙仁是孙朗的别名。

我们不能一口咬定,汉代的女人就没有名字。汉光武的皇后阴丽华,名字就见于正史。但以孙夫人的身份,名留青史的机会就不大了。罗贯中在以后所有场合只是称之为孙夫人。由于孙权兄妹的生母吴夫人在刘备招亲以前已经逝世,罗贯中为了配合剧情需要,把孙尚香写成为吴夫人的妹妹吴国太所生。

孙尚香是个美女,这一点是不必怀疑的。后来吕范提亲的时候,对刘备说:“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替人家一方诸侯对亲家,吕范就是夸大,也总有个谱。孙尚香是贤还不贤,是不是婉顺体贴,吕范可以说假话;但美不美,就假不了。

孙尚香嫁给刘备的时候,是多大年纪?老牛以为不超过二十岁。古人早婚,孙尚香以贵族女子,没有明显的缺点,不可能标梅已过嫁不出去的。如果真的没人要,孙权也不好把她嫁给刘备。话说回来,以古人眼光看孙尚香出嫁的时候也确实有点大龄。孙坚是在初平三年(公元191年)为黄祖军士所射杀,而过江招亲发生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就算孙尚香是遗腹子,也该17岁了。不管怎样,她和刘备的年龄还是很不相称,以致刘备自己也说“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老夫少妻,也就伏下了以后悲剧的原因。

做成悲剧,说到底,还是因为这段姻缘本来就是政治婚姻。但是两个人性格不合,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志在法正的传记里面提到: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

以至刘备“每入,衷心常凛凛”“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这和演义里面孙夫人的性格是吻合的。孙尚香生长在将门,自幼好观武事并不出奇。“极其刚勇”,“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也就罢了,偏偏还弄得“诸将皆惧”,这里就有点问题了。说不定就是孙尚香幻想要冲锋陷阵带兵厮杀,每每参谋军事,才叫哥哥的部下怕了她。

好了,孙尚香成了孙夫人,跟刘备到了荆州。看来她就并不甘心当个归家娘。她现在不但是老板娘,还是盟国最高领导人的妹妹,荆州上下谁不看她三分面色。三国志在《云别传》里提到“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说孙夫人到荆州来,不仅随带了武装丫环,而且随带了私人卫队。这些东吴官兵,依杖主子高贵,常有不端行为,滋事寻衅,使刘备大伤脑筋,在恐惧的基础上进而加上了恼怒。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孙尚香身上。刘备怕了她,后来干脆在公安大本营以西另筑一城别居,让她和她的男女卫队们集中到了那里。这样一来,麻烦是少了。夫妻之间看来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公安的孙夫人城遗址,是刘备与孙夫人失和的见证。

老板尚且如此,老板的下属又怎样?会不会也弄得“诸将皆惧”?毕竟,荆州对东吴孙家不大感冒,刘备把事情交给老成持重的赵云处理,“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究竟赵云有没有为了东吴官兵要吃毛蟹、臭豆腐操心,老牛木宰羊。还好时间不长,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出兵益州,孙权知道后,“大遣舟船迎妹”。

孙权接妹妹回去,并不是像演义里面说的要“尽起东吴之兵,一鼓而下荆襄”,因为我们看下文,孙尚香回去以后,即使是诸葛亮、张飞、赵云他们也增援西征去了,东吴没有动兵进攻荆州;孙尚香离开刘备回到东吴,也不是被孙权骗回去的,前面说了,孙夫人的母亲早已逝世(建安七年),母亲病重就没有了理由。何况在过江招亲那一段,孙权已经下了狠心,把配剑交给蒋钦、周泰,“汝二人将这口剑去取吾妹并刘备头来!违令者立斩”,这时又何须被吴国太一闹而大费周章呢?其实孙权把妹妹接回去,平心而论,不是没有道理。在公,刘备不让孙权出兵益州,现在自己动手了,把这个亲家兼盟友视如无物;在私,妹夫把妹妹留在荆州,以妹妹那个脾气,还真会弄出什么乱子来,出了事情连个中间人也没有,倒不如接她回娘家。而在孙尚香而言,也是先回家看看,说不定她还想着什么时候回来。但是,任性的她做错了两件事,一是没有通知刘备,二是打算把阿斗带走。

后来的变化就不是她能想象的了。蜀汉和东吴之间的矛盾越闹越大,连表面上的同盟也破裂了。孙权偷袭了荆州,两家兵戎相见。刘备在西川另娶了吴夫人。这段婚姻,自孙夫人回吴起,便事实上结束了。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夫人投江殉夫,这是毛宗岗增写的情节,还提了一首诗:“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着千秋烈女名”。现在的论者大都对毛宗岗的做法持批评的态度,认为是提倡了封建糟粕。但是,应该看到,读者从孙夫人这一投江,把她彻底当成为刘备一方的人,也通过她的不幸为她增加了同情分,这才成为了今天大家印象中“千秋烈女”的孙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