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林语堂、余的个人介绍及其作品有哪些?
1910出生于江苏无锡。10岁进入林东小学,在苏州陶武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等教育,19岁考入清华大学。
65438-0933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在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王先生与先生结婚,然后一起去英国留学。两年后,王先生以《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得了副学士学位(B. LITT)。之后,他去了法国巴黎大学,跟随江洋先生做研究。1938,破例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第二年,他调到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语系主任,开始了鲁的写作。1941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王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期间完成了《谈艺术》和《写在人生边缘》的写作。
抗战胜利后,王先生任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杂志《季刊》主编。此后三年间,他的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学理论《覃逸陆》等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王老师回清华任教;65438年至0953年调入文学院,期间完成《宋诗选注》,参与《唐诗选辑》和《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纂工作。
1966年,文革爆发,王先生很震惊。1969、11年与杨先生一起被送到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出版《管道锥度汇编》和《四旧篇》。1982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84陆(补充版)出版;次年,《七作曲集》出版。
1998 12 19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主要著作年表
1937“17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
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毕业论文)。
1941写在人生边缘(明凯书店出版1941年65438+2月)
1945猫(复兴65438+10月10)
《人、兽、鬼》(明凯书店6月出版)
1947《围城》(陈光出版公司5月出版)
1948《谈艺术录》(明凯书店1949年6月第一版)
1958《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出版)
1978中国现代古典文学研究(7月《明报月刊》)
1979四旧篇(上海古籍出版社9月出版,1979)
管锥编(中华书局,8月第一版)
1980《诗可怨》(文献综述1981年1期)
1981《管带补编》(中华书局9月出版,1982)
1984收藏(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
鲁(补充版)(中华书局,9月1版)
1985《七件集》(6543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8《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第5期)
1995《怀菊石村》(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时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65438+10月)
钱钟书先生和他的书
钱钟书先生字默,名怀菊。他曾用过舒骏等笔名。钱钟书先生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5年赴牛津大学,获文学学士(B. LITT)。(氧)度。后来,他去巴黎大学学习法国文学。
回国后历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教授、昆明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语系总编辑。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外语系的教授。65438-0953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科员。新时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该院特邀顾问。他还担任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1998 12 19,因病在北京去世。
钱先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精通外语。他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解放前出版了散文集《写在生活边缘》《16、17、18世纪英语文学中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小说》《围城》《文学理论与诗歌评论》。其中,《围城》有一项独特的成就,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鲁先生集中西之学于一身,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了《宋诗选注》、《关锥编》五卷、《七集》、《怀居村诗集》等。钱先生还参与了《毛泽东文选》的外文翻译工作。他主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中的唐宋部分。他的《宋诗选注》在选诗和注诗方面颇有见地,对中外诗学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也作了准确的阐述。《管嘴编》论述了《易经正义》、《石矛正义》、《左传正义》、《史记笔记》、《老毕笔记》、《列子列传》、《焦氏》和《楚辞洪兴祖传》、《太平广记》以及所有古代三代、秦汉六朝。
钱先生治学的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汇各学科、探幽潜微、勾连抽象的方法,这使他在当代学术界独树一帜。因其在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师。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勤于研究,享誉海内外。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几代学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钱钟书先生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一是以文化批判的精神观察中国和世界。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熟稔和对世界文化的通观,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排斥任何理论,也不盲从任何权威。他一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艺在世界文艺殿堂中的应有位置,从而推动中国文艺走向世界,加入世界文艺的整体格局..因此,他既深刻阐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又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不仅批判了中国人由于某些幻想而对本土文化的自负,也无情地扫除了西方人愚昧无知、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朱倩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国人了解西学,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以新的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中国研究。中国是诗、礼、义之国,而中国有悠久的学术历史,中国早就是世界显学。在这个领域,一方面是勤政廉政,硕果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陈翔殷而难以创新。对思想方法的僵化固守,对学术方法的僵化划界,极大地阻碍了进步。在这种迫切的形势下,钱钟书先生的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他几十年来实践的“贯通”、“互参”、“比较”等方法,努力使中国学自觉成为一个科学开放的体系,从而实现更深、更广、更新的发展。第三,以现代意识引领文学创作。钱钟书先生生活在农业国家,却没有小生产固有的狭隘保守观念;他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但他不像三村学究那样迂腐。钱钟书先生的创作渗透着强烈的现代性意识,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他那个时代的一般作品,与世界文学潮流颇为合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的文学创作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具有真正中国风、中国风的作品,受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喜爱。第四,以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榜样。三四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没有向恶势力低头,用文学作品对黑暗社会进行了辛辣的嘲讽。1949之后,钱钟书先生在文革中受尽屈辱和折磨,但智者无敌。钱钟书先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学者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他不走冷门的路,不投入热机,不计较利润,直言不讳,不轻易做人。他反对建立数宗,但致力于研究并产生成果。在当今世界,这种品格更是难能可贵。
《管带汇编》是钱钟书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这本书用优雅的文言文写成,引用了大量的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多卷学术著作。三联书店4卷(中华书局5卷)近1.3万字,分别是作者的《周易正义》、《石矛正义》、《左传正义》、《史记注》、《老毕注》、《列子注》、《焦氏注》、《楚辞洪兴祖注》。本书考察了词的篇章和原理,突破了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学科的壁垒。里面有很多新的理论和思想,都是前人照搬过来的,相当能打开时代的思路,推翻一时的英雄。该书从4000位作家的数万部作品中引用了数万份书证,几乎涵盖了文学之外的所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该书未刊部分,有《礼记》、《庄子》、《全唐文》、《杜少陵诗集》、《玉溪生诗注》、《昌黎集》、《建斋集》等十种书的注释。显然,这本高品位的书是钱钟书先生几十年心血的结晶。这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虽然出版社中华书局一开始并没有为该书申报“国家图书奖”,但懂行的评委们还是公平地将其列入了一等奖名单。
《覃逸陆》是中国最后一部以传统诗歌为经典的著作,也是第一部采用西方新人文社会科学评论中国古典诗学的著作。全书45万字,经常评论古代诗人的作品,尤其是唐代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本书引用或评论了宋代以来近65,438+030种诗话,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有涉及。所有作者的心思和才华,作品的演变,批评的起伏等等。,都是全包的。每一节内容详实,富有创意,文笔全面、连贯、批判或专题,篇幅自由,不拘一格。取两种西方观念,反三种角落,引用西方著作500余种,包括佛教、精神分析、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以及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相对较新的流派。这本书是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必读书。
《奇传集》是一部文艺理论集。这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学四篇》和《亦集》的合编。这本书收录的是被钱先生戏称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七篇研究文章。这本书要和《管锥编》一起看。每篇文章都是“管锥汇编”中的一个章节。“管锥汇编”每一节中的注释就像本书中每篇文章的简要概述。
《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阅读系列之一。《卷序》是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后撰写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本文不仅对宋代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理论也有许多贡献,在选诗和政事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钱先生总喜欢以小说家自居,所以常常用小说家的笔法来勾勒形象,润饰轶事;虽然语言简单,但人物是活的。他的评论警惕而明确,简单而具体,而且常常别出心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一些评论家认为它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是小说中的一首歌诗,内涵丰富,以理胜情。所谓“围城”,正如书中人物所说,脱胎于两个欧洲成语。英国人说:“婚姻就像一个金色的鸟笼。笼外的鸟想住在里面,笼内的鸟想飞出去,于是结了又离,没有了游戏。”法国人说:婚姻就像“堡垒,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跑。”这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并不知道有《围城》。但是,当他听人说起《围城》,经历了后来的风风雨雨,他想到了“人生的一切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生活境遇的形象概括,是对一种心理态度的巧妙把握。《围城》描绘的是人类理想主义与幻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是从认为天助其身开始,到意识到天助其人而告终。《围城》里的跌宕起伏,到处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上升和反复幻灭。往往是事情完了就毁了,浪只会把心血扔了。很多人一生都处于“围城”的境地,而不去关注它。因此,《围城》可以看作是人类困境和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钟书先生看浮生,思潜水;指出世界,表达深刻的感情,通过物理展示玄学,使读者突然对生活有所了解。这本书的风格幽默精彩,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汉字的丰富和美好。
《人、兽、鬼》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有四部作品。其中,神之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算是《围城》的原型。灵感表现了自我造成的痛苦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念”讲的是家庭成员和夫妻之间无法弥合和沟通的隔阂。
《写在生命的边缘》是一本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作者以“一个随意闲适的业余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表达自己对世界人民的看法。他学识渊博,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个独特品种。
《怀居诗存》是钱钟书先生亲自选录,江洋先生抄录保存的一部旧体诗集。钱先生从小学习诗歌,我想这几十年写的诗至少有几千首。不过钱老师对自己的觉悟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这一集不到300首,可见他的水准之高。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作品,有言志的,有抒情的,有感时的,有论诗的,都是极其抗拒吟诵的。其中,《古代无题章》最受李义山启发。在序言中,作者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学习诗歌的故事,以及编写这本书的原则和过程,这些都是首次披露,肯定会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详细的生活故事
人生据说是一本大书。
如果人生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一半以上的作者只能算是书评人,有书评人的能力,不用看几页,就已经做了很多评论,写了一篇书评就交了。
钱钟书在写《围城》的时候
然而,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写书评或者介绍。他们有一种随意悠闲的业余,他们悠闲的浏览。每当他们有什么意见时,他们就在书的空白处随便记上几句...
这种不经意的感觉并不是他们对整本书的结论。因为总是批,所以他们可能会互相矛盾,说的太多。他们懒得去关注它。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人有引导读者和教导作者的伟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去做那些事?如果人生是一本大书,一时读不容易,但边缘还是有很多缝隙...——钱钟书《写在人生边缘》序言?
爱书?对窗外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
一位外国记者曾说,“我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见钱钟书”。钱钟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奇迹和象征。
事实上,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钱钟书,但又有谁知道他和他的文字呢?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爱挂书包的学究,或者把他的粗鄙当成一种老式的清高。
但也有人惊叹于《筒锥》:“其内容之深刻,思维之开阔,联想之生动,想象之奇特,实为人类所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住这么浩如烟海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能如此自如地连接和贯通浩瀚复杂的中西文化?”
他的文笔肆意而幽默,充满了智慧和哲理,以及对世俗的嘲讽和嘲讽。他以仅有的十篇散文集跻身现代散文大师之列,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却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他去世后,一位热爱他的读者在报纸上撰文纪念他。题目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不见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或更多了解的人的同情。
他专心读书研究,不擅访客访友。他也很讨厌,很讨厌别人的来访。客人经常感谢他们生病,很多信都没有回复。所以在人们心中,他的形象越来越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看到第一部就张牙舞爪,富有想象力,引人入胜。钱钟书不是故作高深,所以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找借口扬名立万,不浪费时间广交朋友。这是第一件事。甘于寂寞,不求闻达,这是第二。思考是别人的事,与钱钟书无关。
童年老了?不幸的是,成为神话或目标。
钱钟书的个性很独特。他有着普通才子高傲的性格,也有着普通才子没有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接连不断的风波,他的童心也不得不老去。虽然才华依旧,但热情和欲望却在逐年减少,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很多年里,他似乎没有新的作品,放下尖锐的笔,开始从创作走向研究,用半生的孤独,为世界文化默默奉献自己的智慧。
也许是因为《围城》和后来的《管子锥子》,他不幸成为了一个神话或者是众矢之的。迄今为止,钱钟书已被学术界关注和评论了60多年。60年来,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都对钱钟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有智慧的头颅”。
偶尔有关于如何评论钱钟书话题的文章,也有分歧。有人认为钱钟书并不伟大,不应高估。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钱钟书体现了中国现当代学者的根本缺失:系统建构能力的缺失。”说要给钱钟书“上课”;1997 1《羊城晚报》上还有一篇《新闻周刊》的文章,批评钱钟书的无能和他的疾病。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都掉以轻心。《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于1989,但他强烈反对。他曾向创始人之一、学者抗议:“昆仑山要了我的命。一般来说,学问是荒野老屋里两三个人讨论培养出来的东西,市场上明显的学问就会变成大众化的学问。”他还说:“学者就像推磨坊的驴子。如果他累了,就会抬起头尖叫两三声,然后老老实实低头,再踩过去。”
横扫清华?绝对美女的幽默风趣
1929年,钱钟书考上了清华,立刻在校园里名声大噪,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还因为他的语文和英语水平让很多同学佩服。到了清华后,他的愿望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语文功底深厚,擅长哲学和心理学。他整天阅读新旧中西书籍。最奇怪的是,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他总是一边听课一边随便看书,画画或者练字,但每次考试他总是拿第一,甚至在某个学年拿到清华破纪录的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曾经写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女生,他在课堂上不停地向那个女生抛媚眼。钱钟书不听课,就把徐看不同方向时眼睛的变化都画了出来,题为《徐的眼睛的变化》。下课前他把图片传给了其他同学,一时成了班上的笑话。直到几年后,生活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次提起旧事都会忍不住大笑,成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最得意的一幅画。
1933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外语系。校长亲口告诉他破例录取他留校。、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留住他,希望他继续在研究生院读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方文学研究所增光添彩,但他拒绝了:清华没有教授有资格做钱的导师。其坦率与傲慢可见一斑。
疯狂率真?不折不扣直齐向群臣。
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在处理普通事物上,并不是“儒生”。他真的很嚣张,甚至有些学者没有的“凶”。
有一种说法是,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妻子江洋和一对小两口打了一架,《干校六记》里也有记载,但后来小两口站出来说江洋的故事不真实。当时学术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很多学者都卷入了这场争论。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也许我们不在乎功过是非,但钱老师的率真与狂妄,让我感受到了真实与纯粹。世界上有哪个女人能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也许曾经被神话的是钱,但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就会觉得“可爱”。
有句老话:不要为了男名而卑微,反而会对诸侯忠心耿耿。但在钱钟书那里,可能连折诸侯都不用。
据黄永玉先生回忆,“文革”期间,有一天,一个部门突然通知本部,要钱钟书出席一次国宴。钱钟书说:“我不去,哈!我忙,我就不去了,哈!”
“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哈!我不去,我忙,我不去!”
“那,我能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吗?”
“不!不要!不要!我身体很好,你看,我身体很好!哈!我忙,我就不去了,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再一次,黄永玉想写一个关于“凤凰涅槃”的书面基础,但没有任何材料。我查过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佛教大词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没有!
突然,我想起了钱先生,挂了电话。钱先生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话:
“这有什么根据?是郭沫若在1921写的一首诗的题目。邪教之外的发明你去哪里找?有一个故事说凤凰跳进火里重生了。古罗马硬币上有浮雕图案,不是罗马发明的。可能是希腊流传下来的故事,也可能和埃及、中国有关...我们开始吧!你去大英百科全书...啊!不要!你可以翻翻《简明大英百科全书》中文版,第三本就能找到。”结果马上就找到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目光睿智的钱钟书
孜孜不倦地工作?打造中西文化园林
钱钟书以其广博的知识和记忆而闻名。有很多报道说他过目不忘,有相机的记忆功能。不过说到他的文学成就,真正让人佩服的还是《管锥编》。
从到司马长风,从到,关于《关雎》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
第一次看关锥的时候是1994。在此之前,我只看过《围城》和他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虽然很喜欢,但是在书店翻他的关筒时真的觉得窒息,可能是因为出差的原因吧。当时在济南的一家古籍书店,我终于拿了一套五卷本的《管锥编》回酒店,连夜看完。印象最深的是第五本书。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先秦至隋经史子集》前四卷1158页内容的更新,第二部分是对前四卷及更新内容的重新更新。钱六十五岁作《管锥编》,七十二岁出版《管锥编补》,近八十岁作《管锥编补》。他在这样的年纪,对自己的巨著进行如此细致繁琐的修改,引用的语录涉及中西方语言,包括中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等等。他的学术精神真的很感人,让人印象深刻,好像学术界没有第二个人。
我会把我毕生的知识汇集成一本书,把浩瀚庞杂的中西文化如此自如地连接和贯通。有人称钱钟书为文学宝库,昆仑山或大海,但在我看来,《管嘴编》更像是一座独特的文化园,把世界文化的精华搬到了地下,巧妙地置之一旁,使之成为立体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我顺着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片“文化景观”,而钱钟书就是这片“文化园地”的引导者和管理者。
黄金曾说:当代学者,最不可思议的人,应该数钱钟书。他不仅有着惊人的深刻和睿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气度;他像魔术师一样,能把各种不相容甚至互斥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不留一丝痕迹。这种说法极其正确。
林语堂(1895.10.3-1976.3 . 26)福建龙溪人。原名乐和,后改为玉堂,后改为玉堂。
1912他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65438+2009年秋去了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他转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65438至0923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院长、英语系系主任。1924后,是《语丝》的主要作者之一。65438-0926任厦门大学文学系主任。1927外交部秘书。1932论语主编。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休闲为主”的散文。1935后在美国用英文写文化作品和小说,如《吾国吾民》《北京的云》《颤抖的风》。
1944曾经回国在重庆讲学。1945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在美国联合创办天风杂志。1966落户台湾省。1967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当选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死于香港。
作品参考书目:
苻坚作品集(随笔)1928,北新
新文学评论(评论集)1930,北新
论语言学系列1932,启蒙。
欧式和美式英语(散文集)1933,世界。
野生收藏(随笔)1934,生活
《我的话》(卷1,随笔,又名《素问集》),1934,时间。
我的话(卷二,随笔,又名拙荆集),1936,时间。
林语堂幽默作品选1936。万象
生命的发现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中国1939,林出版社。
俚语集(随笔)1940,上海硕丰书店。
一等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于村1941,林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硕丰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刺文集,姜奇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绣集1941,上海硕丰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游卜斋作品集(随笔)1941,人文书店。
优雅的人与优雅的事(随笔)1941,上海一流书店。
《玉堂论文集》1941,上海人类出版社。
《伯敬文集》(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间的北京》(小说,又名《北京的云》)张振宇译,1940,上海几家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呐喊》1947(第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2集,随笔)1969,卫星出版社;1-3收藏,1974,悟
平心而论高鹗(散文集)1966,卫星出版社。
玉堂1978作品集,悟。
林语堂经典著作(第1-35卷)1986,台湾省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速写(散文集)》和《人物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随笔)1988,浙江人。
赖(小说)1988,湖南文艺
生命的盛宴(散文集)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语录
两条腿的东西方文化
两条腿的东西方文化
一心评论宇宙篇
——《我的话》
理解和痛苦
一个人理解的程度,正好等于他苦难的深度。
——《吾国吾民》
罕见的东西
以人脚为荣的人总是极其罕见的,这个世界上能给生活满足感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吾国吾民》
没有幽默
没有幽默,人的文化会越来越虚伪,生活会越来越欺诈,思想会越来越迂腐,文学会越来越干涩,人的思想会越来越顽固。
——《一夜谈》
如果没有女人
没有女性,就一定没有礼仪、习俗、宗教、传统和社会阶层。没有天生彬彬有礼的男人,也没有天生粗鲁的女人。假设没有女人,我们就不会住在同一条巷子里,而是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浴缸的房子里,也不知道餐厅和卧室的区别。男人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餐厅睡觉。
——《金圣叹的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