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协助自闭症儿童上小组课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康复机构的培训班里,有一定量的小组课,让孩子一起参加,一起进入。团体班不同于个人培训班,环境变了,人数增加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你知道父母如何在小组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的孩子吗?如何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进度?小组课的目的是什么?
前几天,的杜老师特地为家长们做了一次专题培训,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把培训的精髓呈现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家长,更好的辅助孩子上课。
当我们的孩子在康复机构上集体课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上课的效果很一般,孩子总是跟不上。其实这不只是你孩子的问题,其他孩子也会有问题,每个家长都能很好的帮助自己的孩子,所以这堂课的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协助,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我们不能选择孩子,但是大人可以改变,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做好孩子的辅助工作。
以星希望为例,集体形态课有:音乐课、游戏课、大肌肉课、小肌肉课。无论是哪种小组课,哪种教学项目,其核心都是让孩子在小组课中练习基本功,在小组环境中练习自己需要的能力。
康复训练集体课的目的
1,把个人培训班的技能习得推广到集体班。
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个人培训班上表现很好,但在团体班中表现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孩子在个体培训班上获得的很多技能无法辐射到团体班。技能不仅仅是拍手跺脚,更重要的是孩子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关心,对人的揣测。在培训班表现好是因为距离近,给孩子注意力的压力大,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但是小组课人多,老师注意力分散,导致孩子学习效果差。如果不能把个人培训班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团体班,甚至运用到社会上,那么学习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孩子学习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2.有些技巧只有在人多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比如排队。一个人做不到,两三个人可以练。排队的时候需要等,等站,跟着前面走,轮到你了,最后回来继续排队。类似于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有很多集体技能需要训练。而这一系列的训练需要环境。所以,小组课的环境很重要。同时,孩子们可以学会更多地与同龄人互动。小组课是练习孩子的集体能力,互动能力,以及在个人培训班中获得的各种能力。只有适应了小团体班级环境,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和小学的环境。
团课是培养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更好适应环境的过渡。作为父母,不能只关注各种项目。只有在小群体中把所有技能都做好,才能更好地融入大群体。每个课程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避免单调,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技能。设计不同的课程。
小组课的意义不在于学习某项具体技能,而在于在小组环境下多做练习。
孩子上团课应该做什么?
1.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要乱跑。
坐的方面也要看孩子的能力。一个能力好的孩子,可能要求他要规范,手脚要放好。能力稍弱的孩子,手脚可以放自如,但一般应该可以坐在那里。根据不同的孩子设定不同的目标,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入园的标准要求。我们应该对能力弱的孩子制定更严格的标准。我们成年人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本来孩子能力就不足,不能因为孩子知道项目就让孩子粗心大意。家长要记住的是,如果孩子不守规矩,坐不住,不要找原因,解决就好。在必须理论中,不要找原因,也不要分析,直接解决问题就好。比如孩子到处跑,那就不要让他到处跑。
2.看着老师。
我们是否理解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孩子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走,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孩子不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孩子进入幼儿园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小组课家长应该怎么做?
1.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控制孩子的本能(家长是来帮助孩子的,不是来上课的)。家长的顾虑大部分应该放在孩子身上,四分之一放在老师身上。知道老师下一步要做什么,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就够了。
2.不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乱跑。这其实是父母对孩子重视不够造成的。家长最好不要坐在孩子的正后方,或者指着孩子的后脑勺。在这个位置,你无法观察到孩子在看什么,手在玩什么。推荐的位置应该是坐在孩子对角线旁边45度角的位置。这样可以直接观察到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想逃跑,可以用手制止。
3.观察孩子是否一直看着老师,执行老师的指令。父母应该督促他们的孩子去见老师。一旦关注度上来,说明就可以接受了。如果孩子达不到一些教学要求,家长要及时进行辅助,辅助的力度取决于孩子的水平。家长要带领孩子了解小组课的规则(环境)。小组课的基本规则是什么?单向和单向。老师打招呼,孩子打招呼等待老师下命令,老师下指令,孩子接受指令并执行,老师提问题让孩子回答,孩子在锻炼,等待,回答,都是一对一的表现。
父母在辅助孩子方面有哪些禁忌?
1,不要玩手机。最好不要带手机进教室,要全心全意管理孩子。
2.不要互相聊天。最好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3.不要成为学生。上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跟着老师学习,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4.不要盲目比较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表露。
5.辅助时保持沉默。默默的帮助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辅助时不要阻止孩子看同伴或老师,最好往后站。给定一些距离,孩子的视觉范围就是同龄人,这就是小组课的意义。
6.不要成为二传手。老师的指令发出后,家长不要再提醒孩子,让孩子永远摆脱不了家长的协助。上课的性质变成了亲子互动。不要和孩子聊天,说话,批评孩子,各种指示等。在课堂上的任何时候。家长要淡化自己,保证孩子能看老师,听老师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