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玩运动器材要注意什么?

第一,“一物多玩”的激发

儿童的主观热情

纲要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孩子喜欢活动,运动器材是激发孩子积极性的最基本前提。只有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使用运动材料,才能保持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对运动器材感兴趣,才能快乐地学习和运动。

但是,就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幼儿园不可能经常更换运动器材。对于一些坚持性较差的孩子来说,反复的活动往往会让他们在玩耍中放弃。强迫这些孩子继续他们的活动只能让他们厌倦体育活动。那么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用运动器材吸引孩子呢?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我们的老师发现那些单身的人

一些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孩子,为了打发自己认为无聊的时间,也会利用自己的装备创新一些自己喜欢的玩法。我们的老师能够用心关注孩子的活动,能够及时结合孩子的创新,让老师和学生用单一的设备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玩法。

案例一:角球:

角球常用的方法是跳跃。为了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老师鼓励孩子想出一个以上的东西来玩。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想出了用辅助材料跳越障碍的点子,有的孩子想出了扔球、拍球;在跳跃中合作,他们还想出了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推球的主意。正是因为这些游戏是师生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活动新颖,所以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的兴趣不断得到满足,主动性得到加强,坚持性得到发展。

案例2:太空汽车

当时看到这个锻炼器材,很多老师都有些疑惑:这车能玩什么花样?但是,当孩子们在玩这些车的时候,老师发现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他们有时会因为不能很好地保持重心而让车倒着开,所以他们惊讶地发现车可以倒着骑。老师不满足于孩子的创新,鼓励孩子大胆放开双手前进后退。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无畏、坚强、勇敢的意志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参与得到了激发。

另外,为了让孩子掌握某项技能,有时需要反复练习。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坚持,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场景。因为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变得非常在意活动的结果,所以我们也采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他们的主动性、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一物多玩”对发展孩子运动能力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户外障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及时找出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模式,并充分利用这种模式,在利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将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物化,是提高幼儿活动主动性,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如走、跑、跳、平衡、钻、爬、掷等。我们之所以把这些练习称为基本动作,是因为这些动作是人们基本生活中的主要运动内容,也是运动的基础,所以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对于训练他们的敏捷性、协调性和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身心发展相对稳定,是活动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对各种动作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能进行更复杂的动作练习。“玩一样东西”可以利用有限的材料,开发和训练孩子的各种动作。

案例一:梅花桩

进入大班后,孩子已经掌握了站在单个梅花堆上的平衡,于是有孩子想出了竖着站在梅花堆上保持平衡,配合着跳到梅花堆上的主意。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开始不满足于保持平衡,在梅花桩上跳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开始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腹部、臀部等来触摸梅花桩。这样的小梅花堆,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跳跃和一些感官训练。

案例二:高跷

高跷的活动发展了平衡行走的能力,但是这个技能在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已经掌握的很好了。然后,鉴于大班幼儿能对各种动作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能进行更复杂的动作练习,教师利用幼儿园环境,鼓励幼儿尝试走坡、踩高跷、跨越障碍。这样就发展了孩子的平衡、向前跳跃、向前跃起的技能。

案例3:平衡板

老师鼓励孩子在能很好掌握个体平衡的基础上,想新的玩法,比如:两个人合作保持一个平衡板的平衡,然后发展到保持两个平衡板的平衡。孩子也想到小组合作来维持多个平衡板的平衡,从而发展孩子的各种平衡能力。孩子们还想出了用平衡板来发展跳跃能力的主意。在这些新游戏中,不仅开发了孩子的平衡能力,还开发了孩子向前跳跃和双脚并拢向前跳跃的技能。

三、“一物多玩”,实现对幼儿的分层指导

在幼儿的晨练活动中,教师能否合理安排和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能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是指人在做运动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的量。心理负荷是指人在做运动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大小,一般包括认知负荷、情绪负荷和意志负荷。在孩子的晨练活动中,只有保持适当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太小太大都不好。太小的话,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而且超出了孩子身心承受能力的极限,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合理安排和调节孩子晨练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纲要第三部分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挑战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考虑到了群体的需求,“为每一个孩子,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然后在上午的活动中,内容和标准的统一,让一些身体弱的孩子生理和心理负荷过度。所以在晨练活动中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上午的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孩子的创新内容其实是符合他们的个体发展水平的。于是我们结合孩子的创新活动,在他们创新的基础上,加工利用一件事多玩,分层次引导孩子。

案例1:太空汽车

在太空车的活动中,教师以突破障碍的游戏场景作为分层指导的载体。第一级的孩子学习基本技能:前进和后退。第二关的孩子学会放开双手前后移动,最后增加难度——第三关:爬坡。同时,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不强迫孩子选择进入下一关,而是鼓励孩子在游戏中感到自信的时候进入下一关,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负荷,让孩子在快乐的心情中前行。

案例2:扔球和接球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但通过日常观察,老师们用一件事玩多了,从自己班级孩子的层面实现分层指导。一级:自投自收,向墙壁目标投射;二级:投掷和对接;三级:一人抛多人后;他们还为幼儿的发展设置了第四级——低投低接球率:投接球过网。

第四,季节性活动的调整

体育活动只有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才能提高孩子的体质。老师一定要注意保证孩子身体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孩子的活动特点是强度低,不增加活动密度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不同的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入冬后,我们从孩子脸红、出汗、手心发热、呼吸状况等外在指标中发现。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有些器械活动的运动量不够或所需时间过长。我们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灵活的调整,比如活动前的跑步,活动中的热身舞,健美舞,这些都是一时半会儿很难达到的。还有双向组合:比如攀岩和羊角球的组合;双鞋和高跷的结合;打绳和梅花桩的组合。对于一些运动量较大,活动中容易出汗的幼儿教师,也及时进行调整,比如让孩子当裁判,更换器械的打法,减少活动量等。

“玩一物”晨会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孩子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