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买什么来纠正孩子的坐姿?

培养孩子学习时良好的坐姿。

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或者是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家长要从培养好习惯开始,一点一滴的培养。接下来我就说说孩子写字或看书时的坐姿。

一般来说,当孩子在学习时,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坐直,自然放松。这是我们的父母或老师经常强调的一种学习习惯。这个习惯很重要,因为孩子的骨骼正在生长。如果他坐着的时候腰不能挺直,身体的重力就会使他的脊椎弯曲。如果他学习时脊椎弯曲,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大脑葡萄糖的供应。另外,如果他没有一个好的坐姿,他也容易疲劳。下面我就来说一些培养孩子正确坐姿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理解。

在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者老师会纠正他的坐姿或者告诉他怎么坐。我们的孩子可以按照家长或者老师的要求去听,去摆正。但是想象一下,人类一开始是爬行动物,后来进化到直立行走。但是直立行走不如爬行舒服,孩子躺在桌子上会比直着坐着舒服。然后,当你开始训练孩子坐的时候,孩子就要付出一些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知道孩子学习的姿势很重要,要坐好。同时也要看到人类的这样一个自然属性,就是他会随性,这和人类早期的生活状态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教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姿势,一个自然的姿势呢?方法有很多,这里想介绍一种。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知道,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是我们不能让他们吃亏的,你一定要记住。如何理解这个原理?比如你今天跟他说,他必须坐直,肩膀要平,眼睛要直视前方。当你告诉他的时候,他真的可以立刻做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当他的注意力转移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习惯性的弯下来了。那么这个时候,作为懂心理学的老师或者家长,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但是,有些老师或家长并不知道这种重复的意义。他认为如果他告诉他的孩子一两次,他应该记得。如果他想不起来,老师或者家长马上就会不高兴,然后就会骂孩子,或者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辱骂坐不直或者东倒西歪的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很痛苦。有些老师或者家长不耐烦的时候可能要打耳光。如果是这样,孩子会因为养成这个习惯而吃亏。也有老师或家长不打孩子,却经常唠叨孩子:“坐着别动,看看你坐成什么样子,学着像在学。”如果每天没完没了地说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痛苦。众所周知,在儿童的行为类型上,视觉型儿童占29%,听觉型儿童占34%,动觉型儿童占37%。换句话说,动觉型的孩子很多,他们在养成正确坐姿方面可能做得不好。这个时候因为他是动觉型的,我们跟他说很多,他可能接受不了。如果你和一个有听觉的孩子用言语来敦促他坐直,他可能会愿意听。当你面对一个动觉型的孩子时,如果你反复说“你坐着别动,别坐着别动,站着别动,说你很多遍”,孩子就会烦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父母或者老师不得不改变一个方法:最好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背,让他得到暗示,然后他坐直了。这是一个动觉的孩子。因为轻拍是一个动作,而孩子是动觉学习者,他喜欢被轻拍。我们发现我们用语言来强调他坐直了,站直了,这是很多方法中的一种(适合听力学习者)。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一行字:“请坐直”(符合视觉学习者)。父母可以在家里写一张卡片,放在孩子的书桌上。这样我们就从视觉、动觉、听觉三个方面来强调,这三种方法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孩子:如果孩子是听觉型的,就告诉他:你看你这节课坐得不错,老师希望你下节课能坐直;孩子有视觉,你可能在黑板上写一行字给他干活;动觉,就像我刚才说的,你要一直走到他身后拍拍他,让他知道坐直了,不用说话。今天早上拍一拍让孩子坐直,下午拍一拍让孩子坐直,明天拍一拍。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坐直的习惯。就这样,在培养孩子形成坐直的好习惯的整个过程中,他没有得到痛苦,没有不喜欢老师,没有不喜欢家长,也养成了习惯。这是好习惯和幸福之间联系的科学原理。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上,不要强迫孩子,打骂孩子,惹孩子生气。因为,如果孩子在形成好习惯的时候经常吃亏,这个习惯就不容易形成,尤其是我们的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