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元以上的富人在中国有多少
32万人.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估计至2009年底,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将达到32万人,同比增长6%;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昨天,招商银行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通过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了解到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富人的良好生存情况,同时还发现不同类别的客户群体,他们在理财目标、风险偏好、对私人银行的认知及需求等方面差异显著。
广东千万富翁最多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全国***有5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2万人,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其中广东省的高净值人士数量最多,2008年末达到了4.6万人,占全国15%的份额。在高净值人群中,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也接近1万人的规模。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0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持有达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16%。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预计2009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在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然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增长潜力。
八成富翁投资谨慎
以往人们总认为敢于冒险才能快速积累财富,但报告中观察到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个人可投资资产的风险偏好以中等风险和保守居多(约占受访人群的80%)。调查发现,这个群体风险偏好受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在目前的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他们对市场的风险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考虑,今后的投资也将会更加谨慎。45%到55%左右的中低风险投资者会更趋于保守。他们纷纷转投低风险性、高流动性的投资,甚至撤资变现。与此同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高净值人群显现出更强烈的多元化投资的意愿。将近八成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表示会进一步将投资组合调整得更加多元化。而对于2009年市场,多数投资者仍然保持观望态度,且青睐于流动性高、收益率好于存款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
二成不识私人银行
调研发现,中国大部分高净值人士对私人银行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受访的非私人银行用户中,只有不到20%的人听说过并能正确理解私人银行的概念。在私人银行客户的争夺战中,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目前受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青睐度相当。
调研显示,他们选择私人银行时,会更倾向于股份制银行或外资银行,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优势则稍逊一筹。在中国高净值人士选择私人银行时,专业性、客户经理的服务和私人关系、品牌是他们最看重的三大标准。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私人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动。随着外资银行纷纷陷入危机,有70%左右的高净值人群对外资银行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其中约10%的人为了资金安全,撤资或正考虑撤资回中资银行,另外约10%的人则表示,在近两年不会再考虑使用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
中国高净值人群分为六大类
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投资上的态度、行为和需求大不相同,需细分区别对待。统计分析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可以根据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分为六大类;他们在投资态度、需求和行为上有显著差别。这六类分别是:
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主
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人民币到1亿之间的企业主
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主
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专业人士
专业投资人
其他,主要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