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是什么意思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为间接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E.Strasburger在1880年发现于植物细胞,W.Fleming在1882年发现于动物。特点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使已经在S期复制好的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同的。
拓展知识:动植物比较
1.不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
(1)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经过间期复制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2)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植物细胞中心体则没有复制。(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
(3)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部位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相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相同点:
无论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还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都会有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植物:无星射线纺锤体;动物:星射线纺锤体)。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