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东京为何叫汴梁

开封建城距今已近3000年。现在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这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中州古城,是我国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城垣建筑。相传在2000多年前,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而“开封”之名始于春秋,是郑庄公取“开拓封疆”之意而得名的。战国时,魏惠王将国都迁到这里,定名“大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因此,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美誉。

开封之所以叫汴梁,与穿城而过的汴河密切相关,清明上河图中的河就是汴河。汴河流过舟楫接踵,古魏国又曾经在这里设立都城,称为梁。所以,这里开封、汴梁互用。

北宋时期,开封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全国统一的“八方辐辏,四面云集”的大都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条烟波浩瀚的汴河。它把黄河和长江联系起来,使各地的粮食和物资得以源源不断的运进开封。元代还有“一苏、二杭、三汴梁”的谚语。历史上这条河流的舟船如织,日夜不停。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每当秋天,汴水猛涨,碧波千顷,宛如银链。当阵阵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水声清越。水面上的波纹,宛如银镜上的浮花,分外好看,自然使人产生一种美感。这大概就是“汴水秋声”的由来。清人无名氏题咏:

霜落秋声起汴河,

西风袅袅白频波。

几番漾绿螺纹皱,

千顷浮花镜面磨。

水叶流霞随客棹,

芦花飞雪点渔蓑。

晚来照落天边宇,

摇曳汀洲听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