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整天沉迷于游戏。我该怎么办?

方法一:固定游戏装备和时间,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

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先玩爸爸的手机,有事爸爸拿妈妈的。妈妈的手机被拿走后,他们会再打爷爷奶奶的手机。

没有专门的时间和固定的设备,孩子很容易把所有碎片时间都用来玩。但是,连家长都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玩,玩多久,所以根本谈不上如何控制孩子。聪明的父母会给孩子一个独一无二的游戏设备(约定设备上的游戏只能一起下载,孩子不能单独下载),树立归属感,让孩子明白拿到它就是游戏时间。就像饭菜端上桌,就该吃饭了,打开书包,就该做作业了。每次玩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有了专属装备,你会发现孩子的游戏时间管理越来越顺畅。

方法二:多陪伴,多交流,多鼓励。

不能因为工作忙,就让孩子和“电子保姆”在一起。下班后带孩子在家附近散步,去超市买一些孩子喜欢的零食。周末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打球、野餐、露营、徒步旅行等等。在团队中打球也能收获成就感。而且相处久了可以增加交流机会。舒适的自然也能让孩子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孩子最近是怎么完成作业的,是不是在社团里交到了新朋友,甚至说说如何和队友齐鑫一起合作收获奖励的辉煌成果。孩子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也能正确引导孩子控制游戏时间。

再者,多鼓励。凡事千万不要反驳或否定孩子。没有人喜欢听一个总是责备他的人说话。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具体详细的赞美,而不只是一句“你很棒”。比如:“你画画的时候可以发挥想象力!”“你能轻松通过如此高难度的关卡,这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表现!”。

方法三: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生活。

培养兴趣爱好不是简单的报班,还是需要家长的陪伴。球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阅读、拼图、乐高等。当孩子体会到沉浸在兴趣爱好中的快乐时,自然会主动放下电子产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也要尽量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之外的其他生活方式,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游乐场,或者同学朋友聚会一起玩。当他们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也就有更多吸引他的东西,玩游戏的精力和时间自然会被分割。

方法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要告诉孩子,网络游戏不是不能玩,而是不能沉迷其中,因为这样会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孩子想玩游戏,必须先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通常不难。可以自己好好吃一顿,也可以好好完成作业,视情况而定,否则可以减少游戏时间。但是在下命令之前,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好的和不好的方面,甚至是没有完成好的原因,你错在哪里。这样的奖惩机制更有意义。目的是让孩子明白,游戏是额外的奖励,不一定非要给他玩。

方法五:用教育游戏作为“代餐”,让孩子边玩边学。

《超脑》北京大学教授魏博士以科学研究为佐证,指出游戏可以促进大脑的对应能力,一款适合孩子的游戏会对大脑在情绪、认知、创造力、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互联网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促进成长的游戏,远比断网没收手机更有教育意义!但是,市面上的游戏种类太多了,哪些游戏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玩的呢?这些关键词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知识、困惑、突破。

游戏化练习APP“数感星球”综合运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可视化、游戏化技术,提升孩子数学学习的体验和效率,游戏化数学思维训练方式让孩子学习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