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阅读体验
教育教学论阅读心得1阅读朱永信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似乎有一股甘甜爽口的涓涓细流。我顺流而下,看到的是一个无限广阔而美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个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五个闪亮的花环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他们的名字是“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老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和谐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的序言中,朱永信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实故事:英国退休教师布罗迪在一个积满灰尘的阁楼里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泛黄的旧练习本。它们是他31个孩子50年前的习题,作文题目是《未来的我是什么》。31孩子有31个梦想,有的想当总统,有的想当训狗师,有的想当航海家,有的想当公主...
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书重新发给同学们,让他们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通知,很快,信件就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成功的学者、企业家和官员,更多的是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里只有盲童大卫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内阁大臣。他认为英国历史上没有盲人入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在猜测各种可能性,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到私人博物馆的时候,他意外地收到了英国教育大臣的一封信,这封信让他大吃一惊,也让他深受感动。
信上说:那个大卫就是我。谢谢你拯救了我童年的梦想。然而,我已经不需要那本书了,因为从那以后,我的梦想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中,从未放弃。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实现了最初的梦想。今天,我也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的其他30位同学,只要你不让青春的美好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飘散,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大卫的行动启发了朱永新教授:谁坚持梦想,谁就能实现梦想;谁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读了朱教授的《理想》,在教育的伊甸园里找到了自己的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也有责任分享朱教授的热爱教育的梦想和理想教育,用它来提醒和改写我未来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就是希望我的青春永远留在苹果树下!
教了几年书,一直灰心丧气。当幼师的意义是什么?要给一群孩子编辫子,擦屁股,穿衣擦鼻子,教他们知识技能,道德习惯,身体素质。要随时接受家长苛刻的评价和幼儿园领导严格细致的检查,在外行人看来,再优秀也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们幼儿园的老师都这么年轻?”如果你老了呢?也和孩子们一起跳?跳?想想都觉得好笑。”我漫不经心地反驳道,“等我大一点,我就当学校的负责人或者后勤领导!“其实转念一想,哪个幼儿园需要那么多园长和领导?当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还能蹦蹦跳跳吗?可能很多幼师都和我一样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可以引以为傲的活泼和特别的稚气还能维持多久?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的梦想》这本书里找到了寻找已久的答案。朱永信教授告诉我们:“发掘你生活和事业中的内在魅力。”作为一名幼师,这个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专业排名榜的前列,但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有理想的老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心里把它排在前列!
是啊!仔细想想,不做幼师我们还是会老的。正是因为作为幼师,我们的外表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得多,心态也普遍比同龄人有活力得多。这是我们的职业,孩子给我们的美好,就是孩子影响我们,驱使我们,让我们保持年轻,让我们的青春得以延续。
看了《新教育的梦想》这本书,我再也不怕老了。我该怎么办?别再问自己还能教多少年了。我能跳舞唱歌多久?因为我知道“一个老师不是他教了多少年,而是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朱教授说:“有的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有些人已经教书五年了。教了五年的人和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一个有理想、有激情、有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挑战自己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坚强,不为挫折所折腰,关心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一位充满爱心、受人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充满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她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老师。
花不悔开怕凋零,溪不悔流怕枯。自然界万物都有一生中最精彩的“时期”,都懂得抓住每一个精彩的“时期”来赢得一生的生存价值。作为一名幼师,也许我们的辉煌只是一时,但只要我们认真把握这“一时”,让它发挥出真正的生命价值,那就是最自然、最悠闲的生存意蕴。我愿意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玩耍。愿每一位幼儿教师都用一份“新教育梦”书写自己辉煌的“人生”!
关于教育教学阅读体验2对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的闲暇时间没有学生时代那么充实,所以阅读无疑是拓宽个人视野的最佳捷径。尤其是看教育专著的时候,经常坐对位置。感觉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和书上的差不多。我可以在书中学习如何教育教学,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从容地进行。这种感觉真的很真实,很充实。
回顾我的教学生涯,18年过去了。随着教育的发展,需要“做一个睿智迷人的老师,过一个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今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科威是一个终极目标。最近几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仔细研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名著《爱与教育》。我感触很深,在书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一个体会:老师要多读书,读各种书,尤其是名著。都说“读书如写字”,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知识,还可以在写作中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如,他在给杨寿峰的信的最后,推荐他读陈祖德的《超越》,茨威格的《当人类的星星发光的时候》,傅雷的信。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所有推荐给学生的书都是李老师先看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看。这一点尤其值得借鉴。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承载更多的生活细节。阅读是伴随着积累的,但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才能灵活、轻松地学习和运用它,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经验二: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李镇西老师总是反思自己,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是纯洁可爱的,学生的心比老师的心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就像李镇西在书中坦白说的那样。有时候难免会因为不耐烦和学生产生一些误会,尤其是那些学习和纪律有困难的学生,我也经常抱怨。每次过后,我都很后悔,但是同学们从来没有记恨过我。上课的时候,他们又和你玩。反思,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很惭愧,经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其实孩子多天真啊!以后和学生相处,要特别注意树立一个老师的形象,真诚的爱学生,和学生和谐相处。只有爱学生,才能包容他们的缺点,等待他们战胜自己,进步,和他们一起成长;只有爱学生,才能细心引导。比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果你爱学生,你有耐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流,通过谈话和写信来教育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们。李老师改造万通的方法和耐力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我班的一个同学彭宇航,憨厚,思维迟钝,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尤其是每一项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他却要到第二天才能交,错误率很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常常表现出急躁和催促,对他大发雷霆,但无济于事,效果也不好。在和他走得更近,认真交谈,耐心指导之后,我发现他的数学思维并不像我个人之前认为的那么无可救药。所以我们真正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你会意识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但是他们会对老师有感恩之心。
经验三:当老师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职业虽然艰苦,但极具挑战性。在每天与每个学生打交道时,我们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来教育他们。面对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中要时刻创新,但要遵循教育规律。在《爱与教育》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一日九问”的自我激励方法,在《笔记3》中,他在指导资优学生学习时提出了“一日十问”的要求:“今天早早在家看外语了吗?第二个问题,你今天在课堂上逃课了吗?你今天在学习中问了什么问题吗?你复习今天的功课了吗?你今天预习明天的课了吗?你今天做错什么了吗?你今天“看电影”了吗?八问:你今天的计划完成了吗?问题9:你今天有什么不解的谜题吗?十问:今天有没有浪费时间?”他要求学生形成这十个问题,每天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这种日常十题在一两天内做到并不难,关键是要坚持。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比较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你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有些学生是真的在做这些事情,而有些学生还在没有习惯的学习,乱七八糟,所以我们要时刻引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与教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重、信任甚至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们会得到更深刻的教育,更好的结果!此外,教师还应努力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他的书中用生动的教育成功的例子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没有老师的爱,感情的建立就是无源之水。
我的教育教学读书心得3。我最喜欢的书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三遍,但我还想读几遍。越读越有趣,越受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的主角是一个初三的意大利孩子——阿姆里科。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阿姆里科的所见所闻的感人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守望爸爸》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乡下男孩去看父亲,却误以为是自己的父亲,但年轻人知道真相后,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老人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轻人的爱真的很伟大。
这本书里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很体贴,愿意帮助他的同学。他充满智慧和正义感。我想以后和他一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果我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爱自己,给予和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知道别人帮助我们总是心存感激,人就会因为爱而善良,世界就会因为爱而美好。
关于教育教学和读书心得4。暑假的时候,我从宝校拿到了《教育真美好》这本书,是个宝贝。
细细品味,受益匪浅。鲍派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为我们初出茅庐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8年一毕业就进了小学,当班主任,当语文老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为我进入Arid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路走来,处处碰壁,也是一种成就。在宝娇的书里,我找到了曾经困扰我,难以解决的问题的答案。
我一直希望孩子们也一样,作业整齐,速度一致,这样就省了很多麻烦。看了包派的语录,才知道孩子不是天生一张白纸,个体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决定的。当然,不可能是统一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我们应该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成长的社会背景,父母的情况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最终可以通过爱他们来拉近距离。
当了4年班主任,有几次不想干了。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的细致入微。
前年带毕业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
这是一个夏日的中午,所有的学生都已安顿下来,我躺下来休息。几下轻轻的敲门声显得如此刺耳。我就听到门外两个女生小声说:“进去吧!”“老师们都在休息,我们就不去了!”虽然我很困,但我还是起身打开了门。看到他们的表情很尴尬,我很小心地问:“怎么了!”温温急切地说:“刘春阳和姚一欣在开玩笑,但他们突然生气了。刘春阳的眼镜破了,划破了脸,他跑了出去。”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跟了过去,却发现孩子已经自己往医院方向跑了。我想都没想,立即赶到了那里。经过治疗,孩子脸上缝了几十针。人生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不知所措,比如向领导汇报,通知家长。总之,我做了我该做的一切。但我的心情从未平静过。事后划分责任我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是在午餐供应部监管时间内发生的。但即便如此,作为班主任,我也不能置身事外。
出了这样的事,我很难过,一时冲动想辞掉班主任。我很高兴我没有那样做。事后,我接到了春阳父母安慰的电话。我的心终于踏实了,但孩子脸上留下的伤疤,却是我一生的痛。
在我们迈向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中,《教育如此美好》这本书就是我们的“葵花宝典”。只要你努力学习,你一定会取得非凡的进步。
关于教育教学的阅读体会5张老师在考前反复提醒我看一本教育专著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嘀咕《教育专著——一件苦而难的事》。然而,当我从书柜里翻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们的忠告》时,我的内心不禁激动起来。
在网上搜索“苏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主张人格的和谐发展。他的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用心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为中小学教师撰写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有100条给老师的建议,每一条都处理一个问题。其中既有生动的实践例证,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范例。真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当我读到“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段的时候,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尤其是想到自己过几年就要走上青年教师的讲台,肯定会发现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等。,又抬头看钟,可是一天过去了。
《给老师的忠告》这本书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与书结下一生的友谊。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有人问她“你准备这门课花了多少时间?”,老老师说:“我一辈子都在准备这门课,我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准备每一节课!”我被感动了,豁然开朗。我们总是在抱怨时光飞逝,但上帝永远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一天24小时。问题是我们疲于应付,事情整天追着我们不主动做事。
想想自己就更是如此,渴望“为佛脚补习”。有时候为了应付作业,在网上和杂志上匆匆搜索相关知识;有时候为了写一篇论文,我也绞尽脑汁,浪费时间躺在电脑前。想起来就难过!我觉得这是平时不学习,急于“为佛脚补习”的结果。书中提到:“阅读是节省教师时间的有效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为了内心的需求和求知欲!“我想问一下,从古至今,有哪个成功人士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赢得自己的发展,这是未来成为“真正的老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灵魂深处应该有一个精神宝藏,那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了一两百本书。"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6《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著名的教育书籍。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天生学习障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这个世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的结果。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比利的孩子,他总是喜欢发明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让水顺着水槽流下去,把乒乓球滚进洞里,依次击打几个铃铛让一只玩具猪旋转,最后进入一只玩具鳄鱼的嘴里。这样就启动了一个鳄鱼般的小切割器,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其他一些机器也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然而,比利被勒令退学。他似乎不遵守学校的规则。他甚至不能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女孩,刚入学的时候特别兴奋。她习惯把时间花在画画、玩水、堆砖、和朋友在泳池边唱歌上。在开学第一天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着在学校里到处走走,学点东西,到处唱歌玩耍,和其他伙伴自由交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必须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里,她要分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要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歪歪扭扭的数字和字母,带着奇怪的味道。当她在老师面前表现出失望和困惑时,老师建议她去找专家检查一下。结果她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度检查,被认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痴呆学生”。
其实这些外国孩子,就像书中描述的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就那么几个?在报告文学《每个家长都能成功——李胜真老师的教育成功》中,介绍了北京一位名叫李胜真的老师。这几年来,她把5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被家长和老师认为学业无望的贫困生,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学校考试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了小学四年级还数不到20,有的孩子一看到书就想撕。但是,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都在学业上脱胎换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有的成为了班级前五,有的成为了三好学生,有的考上了国内重点大学,有的去了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与托马斯先生类似,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救穷圣手”的本土教育家李胜珍在谈及自己的教育经历时,曾语出惊人:世界上没有不愿意好好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不良”这个概念应该用“学习差异”来代替。成千上万被认为有“学业障碍”的孩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有障碍,只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家长并不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学校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上学校恐惧症或者厌倦课堂,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和发展他们在学校里应该表现出什么,也就是说,他们独特的天赋和才能被老师和家长的傲慢和偏见完全湮灭和忽视。
李胜真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的探索和细致的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是对学习这一重要教育现象的严肃分析。它揭示了许多在学习上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却被送到学习障碍的班级的令人震惊的悲剧根源,尤其是父母如何发现你的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风格以及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方法。
这样巧妙的引导,无论是对于厌学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家长,还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家长,都有开阔心胸,纠正偏差的作用。这本书值得一读。
教育教学中的读书心得7“以心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是李镇西的一句教育名言,也是他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与智慧的升华,更是一首用爱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让梦想成真,爱传递希望,爱唤醒力量,爱创造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我们有耐心;因为爱,我们才会在乎;因为爱,我们和同学亲密无间。让我们的爱融化成甘露,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直到充满爱。
李镇西老师在《爱与教育》中也说过“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和童心是我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看完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是因为一份爱,我才开心的和学生在一起,也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我才能随时随地的在学生身边体验快乐和幸福。而童心也让我更贴近学生的心,在学生的心里写下精彩的台词,互相传递爱和快乐。
在一个学生的作文里,我发现他们真的很可爱。他们写下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感谢你教给我许多技能。我可以从不认识一个字开始写作文。非常感谢!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文字,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后与学生交流,仔细观察学生,给予指导、鼓励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当然,光有关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只有懂得尊重对方,包容学生,才能获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抓住教育的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才是权威。在讨论对课文问题的理解时,学生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要给他们时间充分发挥想象力。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与教育》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全心全意奉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学生敬爱的老师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年轻一代的远大理想,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