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记:2020-02-13

苗老师是我表妹的班主任。

老教师。

夫妻双方都是。

我儿子在青岛读书。

表姐是个农村妇女,想给老师送点东西,但是没出过家门,不懂这些规矩,就给我送来了。希望能帮忙送一下,多和老师聊聊,看看孩子有没有问题,让老师多管管,让她打骂。

苗老师,我也不熟。

同在一个系统,只能算是了解。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那种很直的人。所谓直男就是他穿着得体,大部分时间都穿着正装...

真巧。

去学校家属院的时候,正好在楼下碰到苗老师。他在晒被子,而学校的老师似乎也有晒被子的习惯,在广场上拉了很多铁丝。

反正第一感觉怎么形容呢?

我觉得这个被子跟苗老师的形象不太搭。

这被子有点像农村家庭的棉被。当然不是很脏。只能说有点老了。以前农村家庭的被子真的是盖一辈子。盖了几年之后,所有的棉花都聚集在一起了。去找人处理吧。你没看见农村的墙上写着:加工被套,电话XXXX。

苗老师好像也是农村的。

苗小姐家在五楼,没有电梯。她已经爬了很长时间了...

一推门,就是标准的农村家庭。我嫂子的文胸还挂在沙发上,款式有点旧。应该是穿了很多年了,吊带边有毛。应该是白色的吧?已经有点黄了。

叫我坐下。

我坐下。

我看着茶几。它下面乱七八糟,有螺丝刀、铅笔、拨火棍...

茶几呢?

吃完饭还没来得及刷碗。好像早上吃了面。关键是碗还缺一点点。这只碗是乡村风格。

也就是我没有感觉到全家有什么“现代”的东西,和他们的收入不符。

我问房子什么时候买的。

年轻了20岁。当时花了1.8万,现在能值20万。

就说失望吧。不是失望。

但是我对他期望太高了。我想他平时的穿着应该会让他的家很现代很干净。没想到会这样。这只是一个对比。他们的收入真的不低。他们怎么可能年薪20万?更何况作为班主任,大大小小的礼物,一年收了不少。我曾经问过一个实验班的班主任宝宝,过年收了多少压岁钱。说是两万多

当然,苗老师家里乱七八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我姐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我把这种现象归为农戴尔,也就是我刚开始进入城市,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但是因为我收入有限,思维有限,一切都是以生活和攒钱为前提,所以即使我有很好的地位,我还是生活在农村。

根本谈不上生活品味!

我不太关心我表哥的问题。我只是送了礼物,但苗小姐很关心。她像机关枪一样跟我说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还说孩子有早恋行为...

我一直点头说,可以。

送完之后,我打电话给我表哥,说我已经把东西送过去了。老师说我很感激,表扬了孩子很久,说孩子很听话,很有出息,努力考了两本书。

表姐表示感谢。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其实农村的习惯没有坏处。你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国家提倡少吃盐,你每顿都吃咸菜。喜欢就没什么。

但是,农村思维是最可怕的。

会让你在自己的班里转来转去,这是我之前写的。方丈说什么是缘分?命运就是人陷入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漩涡,转啊转,越转越出不来。

记得刚开始做定投的时候,总是亏钱。

应该是亏了半年了。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是亏损的。到2019年2月,开始盈利5万元。

我姐给我打电话,意思是你终于赚到钱了,赶紧拿出来,5万就行了。

我爸也这么认为。

意思是炒股就是赌博。你怎么能玩这个?我们的生活不好也不坏,所以不要参与赌博...

他们都劝我退休。

我答应了,但是没有还。

我有自己的逻辑。他们没有。他们只有恐惧。当时杨格和肖博士都来找我,问我理财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炒股没有前途。想要稳健,就要投资基金,选择靠谱的基金经理。所谓长期就是十年八年,肯定会有不错的回报。我推荐他们买兴全,当时不到8毛钱。(现在接近1.2)

小博士买了30万,是她嫁到县里时给的安家费。她不需要它。我当时跟她说,如果她持有超过一年,我会补偿你,但是有一个前提,你不能碰。

她答应了。

现在这30万变成了40多万。

Younger兼职做微信生意,所以没有进入,但是因为去开户,被骗子通过微信精准营销。带她炒期货什么的,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20多万。我一直问她,你怎么不问我?她说,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会反对...

被杀猪板打死。

杀人后,我的情绪很不稳定。看到谁都想发火。我被黑了10多次。

你贪心,有人在等你。

我姐也有30万。我能让她买吗?

不能!

就算我按住她让她买。

要么,她一跌就卖了;或者,她跳舞偷超重,最后把全家都放进去。

就是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99%的人都是潜在的赌徒,他们是股市运送子弹的主力。能做到反赌布局的,才算是投资人,投资人也是在赌,但赌是大概率,这既是基本面,也是人性。

小博士为什么适合?

首先,她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她绝对信任我。

第三,她家境不错,觉得钱不多。

昨天莫名其妙的流行扫把,一刷朋友圈,所有的,其实就是说每个人都开了一扇窗,让别人窥探你的家,你的生活。

你不用看别的,只要看地板上的裂缝就知道你的人生处于什么阶段了。

提品质生活。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要有钱!

是的,要想富,县城里其实有很多有钱人,但为什么很少有人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原因是。

习惯落后,思维落后!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的审美都是父母留给我们的,这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只在父母家和学校住过。我们很少去朋友家,不知道美的样子,比如洗碗机,烘干机。如何才能有意识的购买?

你说我们不用擦屁股。我们怎么会喜欢呢?

所有人都关门了。

一次上课,一个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穷人思维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老师说什么都划算,就是家长经常教育孩子,我们不要那个,那个太贵了。

当时作为一个观察者,我觉得这个说法太牵强,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比如村民让我帮他们选房子,最后都没买。同样的价格,他们在我们小区只能买80平,在其他小区可以买130平,最后都选择了130平。我告诉他关于财产的事。

不用说,我自己的妹妹就是一个例子。我帮她拿到了所有的钥匙,最后还了回去。那时候房价比较低,买方市场比较挑剔。我不喜欢这一套,但也不喜欢那一套。突然,房价涨了。赶着追涨,多花了50万,现在被套住了,房子还没交,房价又跌了。

我能替她做决定吗?

如果是我弟弟,我会替他做决定。

姐姐不行。

因为姐姐家的户主是我姐夫。

姐夫就是姐夫

之前写过一句话,什么是味道?

让最好的享受成为一种习惯!

只有经历过,才能更懂生活。坐了头等舱,就不想坐经济舱了。你也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包括候车室的装修,杯盘,包括服务人员的着装,都是在训练你的审美。

我们很容易陷入惰性,也就是惯性。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像我们的父母。我爸每年都偷暖气的水,我每次去都批评他。我甚至主动举报他,找物业训斥,物业也不好意思。

今年春节去父母家玩。

父亲说,今年,热水器的水一次也没放。

我说,没事。想用热水就用吧。水电都绑我支付宝了,不用担心存不存什么的。就算电视天天开着,也没什么。

他说,你妈不让。

无论我做什么,我总是专注于节约。茶几上有一张单子,一双棉鞋,29元。还发到了朋友圈,妈妈去超市买了。

在此之前,我只是给了他们2万块钱现金,给他们买年货。

我告诉过你买东西要基于喜欢。

不考虑价格。

然而,他们很难跨过这个门槛...

在财富方面,可能真的如我爸所说。他认为100万不是很多钱。这应该是他的道理。毕竟他看过,也经历过,但从消费上来说,还是最穷的思维模式。

总想挽回。

你存钱是为了什么?

我不要你的二十美分。为什么你总是期望我穷困潦倒?你以为等我完了,你会救我吗?

你想太多了。

当我完成的时候,我不需要钱。

上课的时候,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冰箱里有很多菜,有的是新鲜的,有的是腐烂的。请问你是想先吃最新鲜的还是先吃烂的?

大部分都选择了新鲜的。

老师说这就是问卷调查和现实生活的区别。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选择先吃烂,所以总是吃烂。这也是穷人的思维,那么如何转化他们的思维呢?主动止损,把烂的扔掉,那你就总能吃到新鲜的。

这简单吗?

听起来很简单。

做起来太难了。

我爸妈家的东西不烂不吃。

赵德发老师跟我说,生活在小城市挺好的,就是比较普通,更立体的看待人和事,对成为作家有帮助。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容易被同化。你要不受地域限制,时不时的审视自己,问问自己是否也融入了这个格局。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永远向前看。

我们的生活质量能提高吗?

比如能不能选个好点的车?能不能选个大点的房子?我能选择一张更舒适的床吗?可以选择高科技马桶吗?可以选择带按摩的浴池吗?我可以选择软沙发吗?可以选择西门子洗衣机吗?我们应该选择开放式厨房吗?家里应该有阿姨吗?你想雇一个司机吗?办公室里有秘书吗?你的身体能好起来吗?你想学穿衣打扮吗?要不要做一个年度旅行计划?

媳妇能换个更好的吗?

想想就会觉得生活真美好,尤其是有空的时候,去逛逛那些别墅样板房,感叹一下,这才叫家。

你知道更好的是。

有这种向上的心。

而不是活在惯性里,算了,挺好的...

“艰苦朴素”这个词其实是有毒的,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怪圈。比如很多人是怎么买股票的?

买哪个更便宜。

这其实是一种内心选择的投射。

真的吗?

买哪个合适?你觉得茅台贵吗?每股200多元,天价。一些股票呢?每股才1元。你太妄想了。茅台可能从200元跌到100元,减半。1元的股票涨到50元怎么办?是50倍。

结果呢?

茅台从200元到1200元。

你的1美元变成了50美分。

转这个弯对农村孩子来说也是急转弯,整个人会上一个台阶,包括打球。平时每个人打一个球65元一桶,一个球可以打两三局。去深圳的时候发现大家要么用红超,要么用Younix,整个球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都比我们平时用的65元的高,所以我也换了Younix,能顶两个65元的。

感觉更好,费用和65元差不多。

为什么大家都转不过这个弯?

感觉Yonex贵,100一桶多。

这是一个怪圈。

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是因为有钱才选择这样的方式,还是因为选择这样的方式才有钱?

没有结论。

还有一点,味道是相对的,这是一个比较层面。不能总拿自己和迪拜土豪,和英国王室比。也不合适。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你住在农村,别人家很乱,你家很干净。这就是品味。别人听爱情交易你听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也是品味。如果你不得不在家听些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好,还要知道什么是好。

那是品味。

审美对应是什么?

欣赏丑陋。

审美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审美素养和生活阅历。比如我和父亲在选择地砖的时候,肯定会选择完全不同的瓷砖。我觉得我比我爸的审美高几个层次。我学的比他多,看的比他多。

这两年,审丑越来越流行了。比如在Tik Tok,那些农村的,邋遢的,甚至邋遢到极点的,都可以成为网络名人。比如“卧槽无情”的二哥,一个连生存都困难的人,一夜之间火了,差点掉了牙。好像从来没刷过,只要一出现在镜子里,就差不多醉了。

人类生来厌恶丑陋,为什么会有评判丑陋的群体?

因为审美已经定义了中上阶层。

既然这方面你比不上,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叛逆挑衅审美标准。我只是故意恶心你。

因此,进步是三方面的。

第一,不断学习新知识。

第二,继续赚钱。

第三,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单一的进步不是真正的进步。我写的苗老师不是个例。应该说代表了基层的正常生活,也就是铁饭碗、有知识、有收入的新农村生活,但是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节假日。看看大家晒的家宴...

虽然我们对这些场景很熟悉,但我们从小就在这里。

但是我看到的时候还是会问:这个能吃吗?!

于是,回到故事,上海姑娘跟着农村小伙回老家过年,因为大年三十分手了,微信官方账号那年特别喜欢写类似的主题。

所有人都在诅咒这个上海女孩。

如果这个女孩是白从小到大,她是不可能和这个农村男孩牵手的。这不是男生优秀与否的问题。日常习惯是冲突的。一个用袖子擦鼻子的年轻人是不可能讨白欢心的。

如果小伙子真的很优秀,比如未来的大老板是个人中的龙凤,那么他选择的上海姑娘就算真的很有钱很漂亮也会包容这些,不可能愤然离开,更别说美食了。有些东西很臭,女生吃的也不辛苦。比如那个绍兴臭豆腐。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的姑娘,你愿意让她嫁给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伙子吗?我一个星期不洗澡,内裤正反都穿。

为什么突然想到写这个?

是老徐想给他儿子买辆车和一辆20万左右的SUV,问我。

我说,按销售单买最合适。

他说,我想让你推荐一个,我想你明白,十年八年不用换。

我说,我真的不懂。我的建议是,按销量排名,50万以下的车谈不上个性,也谈不上情怀,还是来点实际的,根据市场来定。卖得好的就是保值的。

他说,你自己买的话。

我说,我不会买家用的SUV。如果买SUV是为了好玩,我会买吉姆尼,但肯定不适合你家宝宝。

自从姐姐买了房子,我就开始了新的模式。

我只是不知道

不选,不推荐,什么都不说。

问我什么意见?

我没意见。

你看,那些楼盘都很大,都在科普。什么样的房子好?那为什么烂房子都卖了?

两个原因。

第一,每个人的审美不同。

第二,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

我的乡下孩子还供我的弟弟妹妹上学。能花65438+万买个阁楼结婚就不错了。阁楼怎么了?晒多了?漏雨?

我能不知道吗?

为什么有这么多品牌的车?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特定的客户。如果某个品牌或型号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么就不存在多元化的问题。苹果手机几乎做到了这一点,但华为和三星不是后来才出现的吗?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目前认为对的。

我只是认为老徐正在传承的一件事是节俭,例如,十年不换乘火车,这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你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过吗?

也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呢?让他自己画饼,比如两年换一次车。这些频繁换车的年轻人,在我们眼里不算什么,但往往是最优秀的。

这怎么解释?

解释什么?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

这几天,我又感觉到了这种差距。去年我加入了一个新的汽车俱乐部,包括我和他们一起买了一架猛禽。每个人都有三辆以上的越野车,最差的车型应该是路虎发现4。大家一开始找了4个骑手。

什么?

路虎发现4不是比大猛禽还贵吗?

是啊!

但是,性能不是一个量级的。

大猛禽的性能是和大G比的,甚至比大G还靠谱,包括我们的车岩居由希子也有大G,后来都一起参加了猛禽团购。

在武汉疫情的问题上,整个车友会没有一个人提到捐款。

好像大家都过了那个新鲜感。

只是有车友转发了几个视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小区不是关门了吗?然后和社区的一些朋友一起,你捐土豆我捐大米,然后送货上门。真的是像雷锋一样,不留姓名。后来物管公司做了一个短视频。

我的骑车人捐了10000斤大米。

这种很温暖。

暖邻居的心,让人觉得整个社区特别有凝聚力。

另外,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改装车,包括我们已经把改装车店老板拉进了群,为了过几天穿越无人区,想定向改装。其中我是最穷的,他们怕我不舍得。他们主动提出送我改装,多了170升副油箱,也就是每辆车自己能载300升。当然,如果我真的想修改,也不需要赞助。

另外就是研究地图,攻略,招募队员。普遍感觉缺少一个摄影师。每次出去都玩的那么嗨。因此,我们没有火。那些玩的水平比较低的呢?在Tik Tok生气了。

当然,我们都有很多粉丝。

尤其是女粉。

我不是我们中间粉丝最多的人。我才1万左右,他们有500万。我和一群女生发洗车视频,问我车牌怎么办,问我哪里买的车,问我有没有网恋。不知道是不是专业的酒托。

还有什么?

只是偶尔偷偷摸摸的到河里来一波,在群里约好,彼此谁也不带,散散步,各自回家。毕竟现在是敏感时期,通常会有一群人跟我说:懂了,别送了,送了就卖我们。

我会对天发誓我不会送它。

我都哽咽了,在群里叹气,妈,我什么时候能出去?

男人在事业上很有魅力,家庭一般也很和谐。我们偶尔会和几个家庭聚一聚。女人与女人和男人相处融洽。除了我,他们好像都很能生,一生三四个。

另外,都是原创。

昨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突然来找我,说了一件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在县城建口罩生产线有两个优势:

第一,整个疫情应该会持续几个月,口罩缺口还是巨大的。

第二,目前正好处于绿色通道期,各种审批都是绿色的。甚至一些口罩厂的无菌车间还没有开工建设,证书都拿到了。有新闻为证,是广西贫困县。

一条线20万年前,现在60万。

每天能生产8万个口罩,成本30美分左右。按照现在的行情,3块钱就能卖出去...

他不是在分析可行性,而是一切都准备好了。他大年初二就开始做了,刚才也差不多。他想两手准备,也就是说,三行。

捐一行留两行。

至于捐款线,需要找一个合适的部门接手。比如先生产本地使用,可以给,也可以不给,但基于此,第一时间取得合法手续,逐步升级,从民事手续升级到医疗手续。

我多久能回到我的书上?

只要有手续,就要十天。

我希望我能操作这件事,我会和大佬们谈,所以我会把这件事当作生意来谈。大佬们也有几种看法。有的认为口罩价格涨了,原材料也会涨,不可能还有这么好的利润率。还有一种是事后过饱和的行业,还有一种老板认为没必要这么做。还不如默默做,那就做这一波,等发现了再算违法成本。如果非要用合作模式?那么结果就是一切赊账。

整件事真的让我震惊。

我看起来很聪明,但是我就是想很多事情,又怎么样呢?我们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行动。就算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光是把设备倒过来就有654.38+0.2万的利润率。其中一些是需要的,我们会排队去抢...

如果不能解决合法性,肯定会选择卖装备。

因为大家都把合法性放在第一位。

你真正想进军的是什么?以口罩为突破口,进入医疗生产资质做洗手液。经过这次风波,经常洗手会成为全民习惯,洗手液会有一波机会。人们会迷信什么洗手液?

医学级!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他们会给你机会,一起分享馅饼,最重要的是,他们总能看到新的出路。

后记:今天下午我们走访了三家口罩生产企业,都是本地的,有两家已经废弃,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跟我说的那句话。山东是口罩生产大省,口罩是过剩行业,日产量2000万。这些企业都能持续生存。比如我们走访的三家公司,要么临时复工,要么设备被银行查封,其中一家还是昨天刚买的。

我们想租程序,但不想要设备。三个法人两个公司联系不上,都上了老赖的黑名单。参观结束后,我们几个人得出了同一个结论:赚钱靠命!

如果活到今天呢?可能一个春节就顶过去几年了。

生死即命,富贵在天!

………………………………

特殊说明:

a、文章不是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坐错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