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以诡辩著称的名家从何而来,最终又为何没落呢?
但凡提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辩题,自然少不了?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存在,而白马非马的典故,则又和诸子百家中一向以诡辩著称的名家有着莫大的渊源。从现有的史料文献上来看,白马非马的命题最早出现于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子的口中,并被收录于《公孙龙子》一书中,为世人揭开了一种不同于正常辩论的形式,即我们所俗称的诡辩派。
何为诡辩呢?说白了就是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很容易就被对方在言语中绕进逻辑的怪圈。
就以白马非马为例,当年公孙龙子出城的时候,遇到了城卒的阻拦,因为按照君侯的规定,城门不允许马匹的进出。但公孙龙子却言马也白马并非一种物体,因为你可以说白马、黑马、黄马都属于马这一系统的整体,而如果单说?马?,则不能代表是白马。既然马不能代表白马,白马又为什么会是马呢?因此,著名的白马非马命题也就由此诞生了,而公孙龙当年也凭借这一诡辩的才能,成功牵着白马走出了城门。
由此可见,名家诡辩的能力想必亲们已经略知一二了吧?那么,这样一个一向注重于诡辩的学派,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其目的究竟为何?
根据汉代学者司马谈的解释,名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礼官。由于礼官的职责就是掌管文库典籍,所以这批人在学识上自然要比常人更加渊博,一般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礼官口中得到可靠的答案。而随着礼乐制度的逐渐瓦解,礼官早已降至民间,失去了执掌典籍的资格,但脑袋中的智慧和知识却保留了下来。所以,这一类人后来也就逐渐向为世人解释一些新兴的名词进行转变,故而被世人称之为?名家?。
然而,长时间沉浸于对知识名词的解释当中,有一部分人便就此针对?名?和?实?的问题展开了辩论,即我们所熟知的名不副实,以及名实相副。前者著名的论断正如白马非马及坚白论(将石头拿在手中则坚硬,放在远处则能看见其白色,但白色摸不出,坚硬看不到,所以石头坚硬和白色的本质,应当区分开来)。而这种看似充满了逻辑怪圈的理论,却是为名家所提倡的偃兵等思想有着密切关联,所谓偃兵,就是指在名家人士看来,凡事不一定必须由战争来解决,军队不是解决问题的一切手段,所以名家人士向来都是反对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