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原著、注释和翻译
一、原文:
庐山烟雨浙潮,不去恨。到了那里不要闲着。庐山烟雨蒙蒙,浙江潮。
二、注意:
庐山烟雨浙潮:浙潮,即钱塘江潮。
还没结束就没必要恨:恨,后悔。
第三,翻译:
美丽而神秘的庐山烟雨,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都很值得一看。错过庐山的烟雨,错过钱塘江的潮汐,将是一生的遗憾。(我)最后去了庐山和浙江,看了烟雨和澎湃的潮水,但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只觉得庐山烟雨是庐山烟雨,浙潮是浙潮。
四、出处:《观潮》——北宋苏轼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这是苏轼临终时写给他的小儿子苏的一幅书法。苏结束了漫长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胸怀大志,在政治上一心报效国家的豪爽男人,变成了一个从容面对,懂得人生禅意的老人。听说小儿子要被任命为中山府的判官,所以写了这首诗。
从字面上解释这首诗很简单,但简单中不简单。不简单的是,这首诗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重复句。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含义也成了解读的热门话题。
一种观点是“这么多”。庐山烟雨浙潮,叹曰:“如此而已!”另一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相信第一句话就是想象和听觉中的风景。最后一句是目睹后的场景。
百度百科-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