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的发展过程。

中国先秦时期的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对磁现象的认识。他们在寻找铁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磁铁矿,也就是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别名氧化铁黑、磁铁、磁石,也叫磁性氧化铁)。

古人把磁铁吸引铁看作是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头是铁之母,但石头有善良和不善良两种。善良可以吸引他的孩子,不善良不行。”汉代以前,古人把磁铁写成“慈石”,是爱石的表现。

西汉时,有一位炼丹师,名叫栾达。他利用磁铁的特性做了两件。通过调整两个部分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部分相互吸引,有时它们相互排斥。栾大称之为“斗棋”。他把这部小说献给汉武帝,现场演示。汉武帝又惊又喜。他被评为“五福将军”。

扩展数据:

第一,磁针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应该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完善的结果,不同时期的形式应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到了唐代,堪舆学者的活动相当活跃,他们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于是寻找一种比磁勺更方便的指点器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导铁鱼或蝌蚪形的铁指针和水浮磁针就应运而生了。

第二,磁子午线

磁子午线随季节而变化。第一,在春分和秋分上,磁子午线与地球的子午线和子午线重合,罗盘直接指向地球的南北极,误差只有地球轴的0.08偏心,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在夏季的至日和冬季的至日上,磁子午线和子午线不重合,磁偏角最大,最大偏差为正负23.26°,也就是说,地球南北极附近磁偏点最大。地球周长除以365°角为正负23°,等于磁偏点与南北极的距离(正负弧度公里)。

百度百科-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