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多多饮料为什么便宜得可怕?
有两个原因:
首先,JD.COM的管理层(也就是东哥本人)太顽固了。那时候大家都叫BATJ,他把BATJ当回事;东哥不止一次强调过,来自微信的流量占比低。不过,就算东哥不固执,微信的引水效率也是有天花板的:说到底,JD.COM是一家零售公司,对流量、技术、社交都不太懂。
第二,JD。COM在微信生态圈里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没必要去探索“私域流量”这种东西作为重要的一级入口。JD。COM的KPI主要是GMV和利润率。微信上卖货的重点是客单价高、利润率高的产品,相当于把微信当成了一个收割利润的地方,基本忽略了几十个客单价的商品。这对于拼多多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从2015开始,微信加大了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开放力度,引入了JSSDK和服务号自定义模板消息,并于2017年初推出小程序。拼多多第一时间深挖微信开放平台,最大限度挖掘流量变现潜力,形成了微信官方账号、H5页面、小程序、原生app“多位一体”的矩阵。
在这个过程中,微信持续打击淘宝的砸羊毛行为。淘宝客的群越来越容易被屏蔽,淘宝密码越来越容易被拦截;巨大的购物需求沉淀在微信里,在拼多多更便宜。
拼多多玩微信群、朋友圈诱导分享。为什么没有被屏蔽?
首先,早期拼多多走的是“灰色地带”路线,紧跟微信的监管规则,也从微信团队挖了一批人;如何计算“归纳”,如何被屏蔽,如何不被屏蔽,都研究得很透彻。
其次,日益壮大的拼多多成了腾讯的亲生儿子。腾讯不会轻易封掉,还会提供一些非常珍贵的数据:比如你的购物链接转发给了多少个群,哪些是活跃群,转化率如何,别人不知道,拼多多肯定知道。
当然,就算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太过分,表面上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为什么拼多多的东西这么便宜?
品多多最大的优势就是东西便宜,尤其是标品,几乎是整个市场最便宜的。
什么,你说拼多多卖假货?
兄弟,白标产品没有假的。不要总看竞争对手的公关。如果不在乎品牌,就在拼多多买快消品、消费电子、低价服装等产品。当然,你要在白标里讲压力,讲购物体验,讲付出更高的代价,没人能说服你。所以,我用拼多多买数据线和充电器。
问题是,拼多多是怎么做到这么便宜的?
兄弟,你低估了中国产能过剩的程度,以及中国人在“节约成本”方面近乎无限的天赋。
举几个例子:广东的一些小家电,出厂价38元,渠道零售价68元;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些1.5元公斤的大宗货物可以通过包裹邮寄到全国(包括新疆);在广州郊区做t恤,买普通低价面料不印花,出厂价可能只要8元,10元可以全国包邮(大云快递在白云机场价格最低)。
你就因为拼多多的货便宜得不可思议就觉得它是假的?你说我不懂成本核算,我说你不懂中国。
另一方面,拼多多里的东西虽然便宜,但没有朋友圈分享地图上的便宜。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到一个插线板拼板,3.7元。真的很便宜!点进去看看,3.7元最低,只有两个插座;加一个USB插口的版本4.8元,加两个插口的版本8.5元。更大的旗舰版11.8元...该系列产品最高23.4元。3.7元的插线板肯定会亏钱,但不是价格更高的那种。高端版可能还有两位数的毛利率。
还有一个。拼多多鼓励低价爆款策略(毕竟是以社交群体起家的)。价格越低,你的产品越受欢迎,它给你的流量就越多,让你拼命冲。这就是拼多多标准产品必然比淘宝便宜的秘密:即使这个产品在拼多多共享供应链,使用相同的物流,拼多多也能给你一个单品无尽的数量,淘宝能吗?淘宝当然可以,但不是这么玩的。就算在拼多多能便宜点,那也绝对便宜。
有人说低价积累的用户没有忠诚度?嘿嘿,上个月听人吹嘘Costco整体价格低。不要玩双重标准。
拼多多的ARPU推广逻辑:回购
上个季度拼多多的业绩好到让投资人和电商行业的人都无法理解。不过有一个逻辑是有道理的,那就是ARPU升级(具体来说就是单用户年化GMV升级)。
拼多多的ARPU一直在涨,今明两年应该还会继续涨。你是怎么做到的?一句话,回购。
一开始你被拉进一群,还在嘟囔“品多多是不是卖假货的?”收到东西后,发现还不错。就算我想退货,客服也很爽快的答应了。以前你对拼多多的“定位”是买几块钱的小东西和水果,现在你愿意买各种快消产品,以后很可能愿意买更高端的品牌商品。
消费者对每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JD。COM的品牌定位是“3C产品,发货快”,淘宝的品牌定位是“除了3C产品什么都有”,唯品会的品牌定位是“特卖”,YEATION的品牌定位是“在这里找到好的产品再去淘宝买”——这样YEATION就完了。拼多多以前的定位是“超低价、东拼西凑、品质未知”,现在慢慢走向“不需要在意品牌的日标产品”。
有人说,拼多多洗出了大量从未接触过电商的下沉用户,最终会便宜淘宝和JD.COM;还有人说,拼多多是幼儿园,淘宝是小学,天猫和JD.COM是中学,消费者永远会从拼多多“毕业”。
这个怪贼团的团长认为以上纯属扯淡——去问你一个五线城市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许确实有人以拼多多为引子认识了淘宝和JD.COM,但谁真的是拼多多“毕业”的呢?我既看国产动画片,也看日本动画片。是不是意味着我看完命运之门0就要从罗小黑之战毕业了?这是无处可寻的。这团长根本看不懂这么奇妙的逻辑。
真正的下沉市场是什么样的?
说了半天“下沉市场”,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下沉市场”了吗?下沉市场在北京五环外吗?拜托,西二旗就在五环外,是百度、联想、滴滴的大本营!下沉市场在上海外环外吗?拜托,上海迪士尼也在外环外!今年以来,因为机缘巧合,团长确实走访了一些四五线城市甚至乡镇,应该算是真正的下沉市场,应该有发言权。
下沉市场的第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时间不值钱,基本没有加班,工作很规律。什么996,9107?没听说过。人家早上八点半或者九点上班,一般中午午休,晚上五点多下班。通勤时间很短,7点以后就是休闲时间。
但有一个问题:很多低线城市的私企没有周末,实行大小周制度,看似工作时间长;但是,他们周末加班和阿里、腾讯、华为比起来能有哪里?
况且在低线城市,私企是边缘化职业,国企排名第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排名最高。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拼多多玩那些无脑嵌入式游戏(比如多多果园)了。
在下沉市场,通过熟人圈子(也就是“私域流量”)进行推广是很重要的——小城市圈子小,每天都有一群亲戚熟人见面,互相发链接和优惠券,别人都在用。如果你不用它,你就与时代脱节了。
当然,在这个地方推也很有效。说实话,不管你有多讨厌腾讯,腾讯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是最好的——现在哪个成年人不用微信,哪个中小学生不用QQ?至于支付宝、淘宝、Tik Tok,真的不一定“沉得住气”。准确的说,是微信最先下沉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拼多多紧随其后。
另外,Aauto Quicker也很不错,它的下沉甚至可以达到村庄级别,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