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的孩子有什么特点?怎么避开孩子的窝?

父母在这个问题上经常陷入矛盾:一方面,当然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野蛮的“恶霸”,但他在家里就是个不讲道理的家伙;另一方面,家长也不希望孩子成为怕外的“受气包”,但孩子在学校胆小怕事,在家里没有威信。父母找不到问题的“根源”,除了担心孩子,真的无能为力。

表面上看确实像我妈说的那样,但是霸凌从何而来?我帮妈妈分析:在家里,孩子最常见的策略就是发脾气。如果他们再出去用发脾气的策略会怎么样?对方会像你一样妥协吗?妈妈说:对方会反击的。我继续问:孩子在家最依赖的策略失败,对方还手了怎么办?答案很明显:你只能避免。母亲经常生孩子的气,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同时,孩子一生气就妥协,习惯性的迁就和保护。让愤怒成为孩子唯一的策略工具。

我们想象一下,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是无法提供贴身保护的。对待家人的有效方式就是在面对别人的时候不灵。孩子很无助,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亲近别人。我们能想象孩子们有多害怕吗?而这种不安感和不确定感会放大孩子的恐惧。夸张点说,这简直就是“羊入虎口”。在孩子极度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时候,鼓励他们勇敢无畏。其实是又把孩子推出来了,心里更无奈。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要遵守家里基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不要随意对孩子发脾气,也不要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妥协。只有这样,他才能进入小伙伴群体,他的行为模式才不会受到挑战。而是要被接纳,这样道路才能畅通无阻。

情绪和触觉是密切相关的。孩子早期活动受限,过度保护,娇生惯养等原因都会造成孩子对触摸敏感,容易紧张,害怕人多的地方,家庭也不一样。家长需要陪孩子做一些有利于触觉发展的小游戏和练习。抬头看三,抬头看七。孩子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提升性格还不晚。这个社会的“真刀真枪”战场,没有那么多包容和迁就。我们给孩子的经验越多,我们就越自信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