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戏力”的思考

昨天因为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虽然我们照常上课,但是请假的孩子也不少(以后放假就更好了),参加读书会的人也不多。大家赶紧分享,我也给他们分享了一个绘本故事。下课后家长没来接。我想讲什么故事?这时,孩子们自发地想到了做游戏,只是问“老狼现在是几点?”他们也玩得很开心!我想起了《游戏权力》这本书里写的。孩子不需要特别的游戏,只需要多玩。只要孩子能在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方玩得开心,很多所谓的行为问题马上就能解决。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全家人去参观一处古迹,正要离开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几户人家被困在一个小谷仓里。其他家的几个孩子开始烦了,开始刮墙上的泥。他们的父母愤怒地咆哮并威胁他们。这些孩子没有可供娱乐的电视和玩具,只能抱怨和捣乱,他们的父母只知道用叫喊、威胁和惩罚来对付他们。作者的朋友建议他自己的孩子开始玩猜动物的游戏,并邀请其他孩子加入进来。很快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他们需要的只是游戏。我想补充的是,爱画画的孩子也会把画画当成一种游戏,他们通常不会觉得太无聊。绘画通常是与自己内心的联系,是自己感情的表达。只有表达和化解,一个人才能不抑郁,心理不健康,所以绘画其实是有治愈作用的,所以有艺术治疗的疗程。

?谈到连接,《游戏力量》这本书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大部分“行为问题”的根源其实只是连接的断裂。联结感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人合作,也更为他人着想。惩罚只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裂痕。体罚会让孩子变得更有攻击性和反社会,长大后更有可能进监狱或者有严重的情感问题。另一种惩罚和体罚一样致命,包括羞辱、申斥、挖苦和威胁。这些手段造成的心理伤害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愈合。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李跃儿的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里面提到“棍子底下出钥匙”。三名凶手的父亲都采取了可怕的打骂教育,导致与子女的爱联结不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有一些社会案例是因为不堪屈辱而导致的,所以沟通联系的方式很重要。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游戏的力量,让世界多一些欢笑,少一些愤怒。

?游戏是建立联系的好方法。现在请想一想:你最后一次拥抱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和他玩是什么时候?当你看着他的眼睛,你会觉得冷漠吗?他们的情感杯是空的吗?我如何能填满它?你自己的杯子怎么样?(书中第15章提到,建立游戏力量互助社和成人游戏群是个不错的主意。)重建联系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拥抱,一起静静地坐一会儿,一起画一幅画,做一件工艺品,玩一会儿粗糙的游戏,在户外跑跳,吃一顿零食,聊聊天等等。

?书的后记很有意思,我来引用一下。所有父母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局:放过孩子。这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们“你和你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样了?”我们想选择哪个答案:

我们将会有一场激烈的争论

b .我们会经常冷战。

或者...

c .我们过去经常一起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