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3-1大气田的发现及意义

(一)LW3-1大气田的发现过程

2004年之前,我国南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主要在北部浅水区,着重集中在300m水深以内的陆架和浅水陆坡区。自1987年自第一口深水探井发现流花11-1大油田之后,到2003年底16年间深水区油气勘探再没有重大发现,深水钻探活动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但浅水区PY30-1气田群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白云凹陷的资源潜力。

在国外深水领域不断取得油气重大发现的形势下,南海北部琼东南-珠江口盆地超过12×104km2的深水领域,在选区立项时强调该项目是战略选区的重中之重,由于国家资金迅速注入,有力地推进了南海北部深水区的实质性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

项目组针对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长期困扰的关键问题,抓住了长电缆地震采集处理攻关,进行了精细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选准珠江口盆地东南部作为工作重点,在获取大量高品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条件下,优选白云凹陷进行评价,发现、落实了一批大构造。利用崎岖海底长电缆地震处理技术,在重新落实的荔湾3-1构造圈闭上,钻探了我国海域第一口超千米水深的LW3-1-1井(水深1481m,完钻井深3843m),获得149×104m3高产气流,首次获得深水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该井钻遇了新近系5套含气层系,获得了超过1000×108m3的天然气控制储量。

(二)LW3-1大气田的地质、油气情况

1.钻井地层综述

LW3-1-1井钻遇了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珠海组,基本钻穿珠海组地层。该井在珠江组底部和珠海组钻遇6套较厚的砂岩储层。有岩屑和测井记录的井段从新近系韩江组开始,由于钻井区在新近纪处于陆架斜坡带深水区,远离陆架坡折带,为珠江深水扇发育的南翼,因此,以深海—半深海的泥质沉积为主,局部层段发育薄层的粉砂、砂岩沉积,分选较差。珠江组的底部发育一套储层物性较好的深水重力流砂岩沉积;珠海组为海陆交互的浅海三角洲沉积组合,上段和下段为砂、泥岩互层,中段为一套巨厚的泥岩沉积。

2.油气显示及解释结果

录井显示主要为气测异常和荧光显示,直照暗白色,滴照弱乳白色,扩散缓慢,少量黄绿色环状残留,偶有弱油味。根据测井ELAN解释结果,气层1作为珠江组深水重力流沉积有最好储层条件,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都相对比较高;气层2、气层3和气层4作为三角洲前缘相也具有较好的储层条件,气层5储层条件相对较差(图4-15)。

3.储量计算

利用钻后气层解释构造图(图4-16),测井解释结果和PVT分析结果进行了荔湾3-1构造的储量计算。经计算荔湾3-1南断块控制加预测储量为722×108m3,北断块预测储量493×108m3。

图4-15 LW3-1天然气藏剖面图

图4-16 LW3-1构造第一气层顶面构造图

(三)LW3-1油气田发现的意义

1.开拓并推进了我国海域深水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荔湾3-1油气田的发现,开拓了我国海域深水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并有力地推动了南海深水油气勘探进程。在项目取得深水区首次突破、发现荔湾3-1油气田后,国土资源部决定该项目延续两年工作。项目继续开展崎岖海底长电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在投入大量地震工作量,获取了高品质的新资料,使得技术人员对目标构造有了新的认识,随后钻探流花34-2-1井、流花29-1-1井,都取得了油气重要发现,特别是流花29-1含油气构造储量已超过荔湾3-1。由此拉开了我国深水-超深水海域新区的天然气勘探的序幕。温家宝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重视和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各有关部门、企业要密切配合。

2.展示了深水区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

荔湾3-1油气田发现后,进一步加强了白云凹陷及乐东-陵水凹陷、松南-宝岛凹陷评价,认识到南海北部深水区面积近万平方千米、厚度超万米,深水区还有50多个构造圈闭可供勘探,展示了南海北部深水区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实现了我国对南海深水油气勘探新领域开拓。

3.促进了我国深水区油气调查的技术进步

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实施中,创新应用和集成了当今世界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形成和发展了6项深水油气勘探关键技术系列:①深水区崎岖海底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②深水区长电缆地震采集处理技术;③深水区少井-无井情况下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④深水区少井-无井情况下天然气检测技术;⑤制定了深水井场调查规范,集成相关技术12项;⑥创新集成了深水钻井油气层保护与快速识别技术组合。这一系列技术方法,推动了我国深水区油气勘探技术的全面进步,形成了我国深水区勘探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