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承性。尤其是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地位十分突出。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从缝隙中看。

 ③檐(y?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龙钟:淋漓沾湿的意思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题解]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选自《刘随州诗词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他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朴素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注意读音

 杳(yǎo)荷(h?)

 译文: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我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

 独自向青山归去。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黄梅时节: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译文]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七年级语文课外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2、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3、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4、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1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17、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

 1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9、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20、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范成大

 21、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22、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23、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