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器重叫批评——感恩那个收拾过你的人

文|暗香清影

年少的时候,对于批评深恶痛绝,避之不及,年岁渐长,方觉那是心房里最暖的火,最诗意的过往。

01

每次只要说起小雨,科任老师们就头摇的像拨浪鼓:她呀,上课从来都是心不在焉,时而抠鼻子掐指甲,时而望望窗外的风景,时而撩撩头发,扯扯大冬天也不愿扣上的衣襟……小雨的成绩很不如意,身上的毛病倒是不少,即便如此,很少有老师去批评她。

一则因为她患的是“顽疾”,说过几次后老毛病不改,说者自讨没趣,失去耐心,自然就转移了关注点。

二则因为这姑娘不太“好惹”,谁批评她她怼谁。大厅广众的,老师们丢不起这个脸,自然也没人说她了。

三则师生互殴,争执跳楼等事件频发,为求自保,老师们的教育小心翼翼,谁也不愿意节外生枝,给自己惹来祸端。

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这样一来,小雨愈发急切切地想长大,高跟鞋,披肩发,口红,一个15岁的小姑娘,却俨然一副成年女人的妆扮。

直到有一天,小雨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死对头”——新接任的班主任阿兴老师。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烧的就是小雨。披肩发得扎成马尾,红红的长指甲得剪掉,高跟鞋得扔掉,换上运动鞋,开胸亮场的上衣拉链必须规规矩矩地拉上,手机不准带到学校,拖欠的各科作业得如数补上!

小雨甩甩披肩长发,样子很拉风,义愤填膺地质问阿兴老师:班上该管的事多了去了,凭什么揪住自己不放?

阿兴狠狠眦了一眼小雨,眼睛里迸发出不容商量的强硬果断!

对方是羊,她就是狼,对方是狼,她就是羊。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小雨从此就规矩做人,安心学习了。

02

小雨的“幡然悔悟”,是因为阿兴老师讲给她的两个故事:

《学奕》里记载了围棋大师弈秋教两个弟子下棋:一个专心致志细细琢磨;另一个却想着如何用弓箭把天鹅射下来,心不在焉。果然后者不如前者,弈秋于是悟出学习要专心致志才学有所成。

阿兴老师问小雨:要不要做那个“整天想射天鹅”的人,芳华逝去却一事无成,勉强混到初中毕业,或啃老,或一辈子挣扎在社会底层,小小年纪步入社会,早早混迹江湖?

小雨吧嗒着眼泪:从小到大,从没有人真正狠狠地批评过自己。即便课堂上抠鼻子吃东西看课外书,使尽力气引起老师的关注,关心,可从他们的目光里看到的只有轻视鄙夷。

阿兴老师的第二个故事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的课堂上。墨子在给弟子们授课时,他的弟子们齐刷刷地将目光移向外面的一只飞鸟,完全不听墨子所言。而墨子,纵使心有怒火,但却只把矛头指向了这个叫耕柱子的学生。

当时墨子一脸怒色,厉声斥责了耕柱子。而耕柱子一脸无辜地反驳说:“老师,为何您偏偏责骂我,难道我比别人差吗?”

阿兴问小雨:你觉得墨子为什么批评耕柱子一人?

小雨摇摇头:我也想不通比我“犯事”大的同学好几个,为什么偏偏给我下“死命令”?

阿兴老师笑而不答。

墨子问耕柱子:“假如我要上太行山,用一匹马或一头羊来驾车,你会鞭策马还是羊?”

耕柱子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鞭策马呀!因为马跑得快,更值得鞭打,而羊不具备这一能力,因此不会去鞭策羊。”

墨子笑笑说:“我之所以单单责骂你,就是因为我觉得你像马而不像羊,你更值得老师去鞭策,去批评呀!”

这时耕柱子才恍然大悟,深谙老师用心,从此更加虚心向学和看待别人的批评了。

小雨听完,眼睛里闪着感激的光芒。

课后,她给阿兴老师写了一个纸条:以前是的我块橡皮泥,任由一堆狐朋狗友捏得花花绿绿,今后,这块橡皮泥就交给阿兴老师了,感谢你的器重,没有把我看成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人。

这一年,不被科任老师们看好的小雨,在经历过阿兴老师两次狠狠的批评之后,改头换面,破天荒地考上了县一中。

03

生活中,赞美和鼓励可能是很多人喜爱并无法抗拒的礼物,而批评则不然。

有时候,批评让我们感觉自己丢失了颜面;

有时候,批评伤到了我们可怜的自尊。

有时候,批评让我们觉得不但逆耳,而且堵心。

有时候,我们把他人的批评误以为打击报复;

有时候,把他人的批评当作耳畔风,不理不睬,随听随忘;

有时候,把他人的批评曲解为找茬,跟我过不去。

因为批评,它没有光鲜艳丽的外表,柔软光滑的质感。就像一味中药,明知它有不错的疗效,可不喜欢它苦涩的味道;就像一束玫瑰,喜欢它红艳吉祥的花朵,却忍受不了花茎上的尖刺。

有些批评,是折磨里蕴藏着的期望。正如爱默生所言:“每一种折磨或挫折,都隐藏着让人成功的种子。”

批评你,那是对你的器重,因为对你有期望,你还有的救,不想有用之才长成不可雕琢的朽木!

坦然接受批评,那是一种宽阔如海胸襟,更是一种海纳百川气度。

唐朝的名相魏征,多次公然在朝堂上批评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无数次动了杀心,可回头一想,除了魏征,还有谁肯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批评自己,斧正自己的治国安民之策呢?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大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知乎上也有这样一个帖子:你最讨厌哪种人?

回答最多的是:讨厌身边那些总是批评自己的人。可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居然是,你傻啊,有人批评你,证明还有人真正在乎你。

真的,更多的时候,批评是关心你的人给你的一种提醒,甚至警告。避免我们的人生滑向悲催的境地;避免我们将来在悔恨不安中惶惶度日;避免前进的路途偏离了方向。

可惜,很多人并不能如小雨般的聪慧明理,如唐太宗般的英明大气,被奉承赞扬惯坏了耳朵,见不得一点批评,听不得一点“逆耳”之言。

回头想想,批评自己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父母。他们,才是真正和孩子们并肩的人。

年少的时候,对于批评深恶痛绝,避之不及,年岁渐长,方觉那是心房里最暖的火,最诗意的过往。

一路走来,感谢那些批评过我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同事们,让我及时看清自己,也看清周遭的环境,没有走走停停,兜兜转转,而是一路向前,奔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