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
大不列颠空战,解决了人们对现代空军理论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夺取制空权就是胜利?,在这次空战中首次得到了证实。同时,不可避免地预示着传统制海权、战场主动权对制空权的依赖,确立了空军在战场上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英、德两国在战前都十分重视空军的建设,尤其是德国更是将空军按照战略、战术的需要,建立不同用途的战机,并且在规模上处于绝对的优势。然而,却始终未能获得英吉利海峡和英国上空的制空权,令人唏嘘不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德国在战略上并未做好攻占英国的准备。
作为?海狮计划?的前奏,英、德双方在空中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锋,从空军的数量看,德军占有2:1的绝对优势,陆军更是?打遍欧洲无敌手?,敦刻尔克大撤退已说明了问题。但德国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从战略角度看,原因有三:
首先,海军。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四面环海的英国十分看重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更是其称霸海洋和维系国家安全的根本。而德国作为大陆国家,海军并不是其首要建设的军种,更何况在一战中,已经证明了德国海军前途不大。
也就是说,德国攻占英国必须要过海军这一关。不仅要有突破天堑英吉利海峡的能力,更要有与英国在海上较量的实力。在战前,德国海军的发展规模不大,就已经说明了他们,并没有要在军事上去征服英国,最多就是迫其和谈。
其次,德国元首的战略主导作用。作为战略方向的制定者,参加过一战的德国元首十分忌惮两线作战,制定了?先法国,后苏联? 的战略规划,根本就没有把英国作为必须要攻占的国家,但膨胀的野心还是让他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会主动和谈。
更重要的是,基于前两点的原因,德军在空军建设方面深受传统陆军的影响,不仅侧重于对地面装甲部队的支援,更是优先发展轰炸机,战斗机的发展相对滞后,而获取制空权的有效力量就是战斗机。从事后看,正是战斗机决定了空战的关键。
尽管德国在欧洲连连获得胜利,并大军压境英吉利海峡,摆出一副趁势而为的架子,但在其战略中根本就没有军事征服的打算,仅仅只是一厢情愿的希望英国能主动求和。殊不知,在英国的战略中,不可能看到德国一家独大,坚决抗争下去。
战术和技术的短板,是德国拿不到英国上空制空权的关键。
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不仅受进攻苏联的潜在制约,不可能在英国身上耗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空战中,始终获得不了制空权,是其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的重要原因。其中战术和技术层面的缺陷,表现更为突出。
一是,轰炸机与战斗机的配合不够娴熟。在德国空军最推崇的是轰炸机,轻视战斗机的作用,缺乏必要的合成演练,在?闪击战?中,这个缺陷表现得并不明显,但轰炸英国就必须有战斗机护航,这个缺陷成了德国轰炸机致命的短板。
由于配合不娴熟,往往速度快的战斗机需要在海峡上空,等待?慢腾腾?的轰炸机,但受油料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等待,往往先支援其他轰炸机群。结果一队轰炸机群得到双倍掩护,而另一队无战斗机护航,致使轰炸机损失惨重。
二是,战斗机性能差距大。由于不重视战斗机的研发,使得德国战斗机呈现出?慢、大、笨?的特点,甚至可以作为短程轰炸机使用;再加上其战斗机的制空时间只有20分钟,这与灵巧、速度快、火力猛的英国战斗机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
更何况,以逸待劳的英国空军,只需出动战斗机就可以胜任。由于没有护航等任务,这让英国战斗机面对德军机群,有灵活出击的余地和广阔的回旋空间,能发挥更大的战场自由度。尽管英国飞行员战斗经验差些,但依然击落大量的轰炸机。
当然,临时变化战术打击目标,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开战初期,德军的战术目的是十分明确和正确的,那就是不顾一切打击英国空军,争夺制空权。但由于偶然事件,德国将目标改为轰炸伦敦,给?山穷水尽?的英国空军一个难得的休整机会。
尽管伦敦被炸得?一塌糊涂?,但德国空军的三个作战目标:消灭对手空军,摧毁其飞机制造业和打击英国士气,却一个都没有实现,在这场较量中,没有制空权无疑就是送死。所以,德国失败是情理之中的,其中战术和技术层面问题更突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