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手游量产是好事吗?

你只玩过手游中的一款益智游戏,可能不会注意到手游市场上那些益智游戏的区别。但是当你玩过三款以上的时候,你应该会发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游戏中,我们都永远逃不过量产的产品。为了更直观的说明问题,我就以游戏为例。也许你会因为对这个游戏的热爱而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既然我点进去了,我不妨想一想,看看我是不是对的。

第一,用相似的故事情节或者同类型的题材来吸引玩家玩游戏。

好像从《探魂》开始就出现了一波以民俗文化为背景故事的手游。毕竟中国文化内容丰富,拿来当游戏也是很好的双重宣传。没想到端游《纸人》《烟火》成名后(前面还有《香港奇案实录》等多部作品,这里就不举例了),涌现出很多不知名的小游戏团队制作的民间恐怖游戏(游戏既有讲故事的,也有解谜的,这里统称)。

这本来对玩家来说是好事,但是现在有很多解谜手游也是用了鬼婚的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纸婚纱(虽然也用了鬼婚的题材,但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风格,原创性不错),依靠自己的剧情、音乐、画风来打造自己的口碑。后来一些叫《房子》、《袁茵钱》、《双城鬼》(这些作品有的还在制作中,只公布图片)等等不得不被怀疑是为了流量而出现的。

不是说不能用同一个题材,而是因为这个题材的量产,很容易让玩家产生审美疲劳,游戏团队也很难自己做出新的东西。另外,很多小团队做的解谜手游充斥着各种无脑广告,隐藏了很多游戏的烂结局和恶心的地方(看完广告才能看到结局,故意让你看完广告)。这是良心做出的作品吗?我觉得这是专门给玩家踩的泥。

第二,用流行的画风把玩家骗进游戏(常见于中国风相关的手游)

在这里我必须提名游戏《长安之遗》,因为手游市场几款知名的水墨解谜游戏都是大厂做的,口碑不言而喻。但是小游戏团队要做到这一点是要非常努力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玩家宣传长安遗产的时候是有期待的,后来失望的程度和预期的一样.....谁也没有想到,是一个半成品把人的剧本剥光了,内裤在自己的游戏论坛里被剥的干干净净。我只后悔这个艺人。

但是,这还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能看出来的烂游戏。我最近演的《僵尸先生》真的把我忽悠住了。先不说它类似于纸质婚纱里的UI设计。用香港僵尸片人物英叔来引起玩家的好奇心,注定是一条低俗的路线。无头的剧情,莫名其妙的设定,触摸谜题,让人得不到点。我真想在他们游戏团队的电脑里插一把桃木剑,撒一碗黑狗血。

第三,大规模生产的同时,质量差强人意

专门讨论这一点是因为这些量产游戏基本都犯了这个毛病。首先,我不排斥游戏把广告作为自己的收入。毕竟手游买断制的门槛还是有点高,团队要吃饭。但是,令人恶心的是,这些广告穿插在每一章中。玩家要看广告才能继续。甚至新手指南还暗示玩家不能通关只能看广告。但是,我最怕的就是看广告,最后得到的提示却没有用。这只是无良游戏的无良操作之一。

其次,剧情逻辑不合理,喜欢神秘游戏的我也很折磨人。简单来说,就是那种闭着眼睛也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的操作,只是在前面的选项中找不到正确答案,只能一步一步跟着游戏流程走。让游戏团队完美的度过漫长的时间,让玩家浪费时间。

最后一点,游戏的拼图质量不够。如果说解谜有层次的话,解谜和找差异都是青铜级;道具组装,记住什么是黄金等级的顺序;在钻石层面,应该是利用场景进行理性拼图的组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拼图的灵活性。你不禁感叹原来是这么玩的。可惜很多量产的解谜手游都没那么在意。即使你在游戏里找到了一个道具,你也会忍不住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会在这里。更气人的是,有些谜题似乎是故意设置来为难你的,就是为了让你在这个关卡卡半个小时以上(没人医院的向日葵谜题),或者让你看广告帮他们增加收入。

一般来说,解谜游戏是一种益智健脑游戏,对游戏中出现的信息或情节进行分析处理,探索解决各种谜题的线索。它注重剧情和人物塑造,谜题灵活多变,这些都是它独立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这些都是益智游戏的基础,也是一款好的益智游戏不可或缺的灵魂。现在解谜手游量产是必然趋势,但是这种量产并没有给玩家带来更多的优质游戏,反而让很多想借机赚钱的资本便宜了很多。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淹没那些无人问津的游戏目录中的优质手游。

只有用心的游戏,才会是你最适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