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1375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因“上朝穿朝服,退朝着僧服”,人称“缁衣宰相”。
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之术。洪武十五年,姚广孝与燕王朱棣结识,朱棣把姚广孝带回北平,让他担任庆寿寺主持,而事实上,他出入燕王府,密谈军国大事,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
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朱棣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 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而朱棣在姚广孝、张玉、朱能等谋臣武将的帮助下,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史称这次争夺帝位的战争为“靖难之役”。
百度百科—姚广孝
百度百科—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