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轻声说话
尊重孩子的原则,不要限制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关注孩子的兴趣,仔细观察孩子的喜好,及时提出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谁的嘴最甜”、“谁的声音最好听”、“爸爸妈妈听我说”、“老师,老师听我说”等等,让孩子有话可说。这样就可以积极地防止孩子因为抑郁而使自己的内心浮躁,从而在说话时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焦虑和烦躁,导致声音异常的大。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客观环境的渲染和营造,积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鼓励孩子轻声与人交谈。在醒目的地方贴上“小声说话”的牌子,让牌子提醒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帮助孩子养成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第二,以身作则,教师要提前起到表率作用。
言行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在引导孩子轻声说话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要轻声细语。当我们需要提醒孩子的时候,要走到他们面前蹲下,轻声告诉他们。这样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还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一些难题。
通过孩子愿意接受的故事作为引导,然后创造适当的机会组织孩子的同伴轻声交流。玩“传话”游戏,由易到难,锻炼孩子的听力和注意力,让孩子体验到与同伴低声交流的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利用多次练习达到目的。
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我们教学的最大目标是: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造、敢说敢做、谦虚善良、乐于助人等一系列良好习惯。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明白,一个好习惯至少要培养25次。如果想让耳语成为一种套路,光练习和模拟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有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需要提醒。一不小心就会被彻底抛弃。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提醒孩子说话轻声细语。尤其是那些“嗓门大”的孩子,更要注意,时不时用眼神或手势提醒他和周围的孩子小声交流。只有慢慢改善几个特别有影响力的孩子的习惯,才能美化整个班级的客观环境,才能让孩子的周围环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从整体上改善孩子习惯的关键一步。
第四,通过家庭互动,给孩子增加一个相对稳定的练习环境。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伙伴,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我们教育的效果。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会喊孩子的名字,或者在大声招呼朋友的孩子,吵闹地聊天的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也会开始大喊大叫,无视班级的常规,随意坐立不安,使得孩子无序地离开公园。而有些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总是很礼貌很温柔的跟老师打招呼或者说再见,孩子也会相对平静的继续在自己的活动场所等待。可见,在引导孩子轻声说话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家庭的这一有利因素,建议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作用,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所以,作为孩子的首席引路人,我们有责任督促自己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第五,注意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控制”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悄悄话”这种安静的方式教育孩子会更好。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情绪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声训斥会让孩子因为突然发作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厌恶情绪。他们根本不会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也不会有教育效果。有时候,大声训斥虽然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孩子口头上的不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孩子沉默、固执、叛逆等对抗方式,甚至养成当面骂背后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