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射象记唐庚
政和三年三月乙卯,有象逸於惠州之北门。惠人相与攻之,操戈戟弓弩火炬者至数百人;而空手旁观鼔噪以助勇者,亦已千计。既至,皆逡廵不进,有监税蒙顺国者,邕州边人,以趫捷自矜,短衣踊跃,披数十矢射之中项背如猬毛,象龎然不动,徐以鼻巻去。最后中左耳,流血被面,象怒驰之。顺国弃弓反走,未数步,象以鼻钩 其膝,盘之於地,蹂践之。众溃走,散象亦缓缓引去。少焉,吏卒就视,则顺国巳碎首折脇陷胸流肠死矣。
吾时方食,闻之投筯叹息。嗟夫,使象得入城,则鼻之所触,齿之所拂,足之所蹙,岂复有邑屋居民聚落也哉!为万人排难,而以一身死之,此吾所以叹也。然吾闻交趾捕象,必用机穿,未有直决者。吾尝识其形矣:其立如屋,其卧如堤,其行如舟,是岂可与力竞也哉!若人者,可谓愚矣,此吾所以又叹也。然向使数百人者,叶心戮力,齐奋而***击之,亦未必不胜;脱令不胜,犹当不至於此,此吾所以又叹也。虽然,古之不量事力,奋区区之忠,以排难救人为已任,而困於 无助,以至碎首折脇陷胸流肠而死者,亦安可胜数?凡有志而无成者,皆是也,何独此哉!此吾所以又叹也。作射象记。
没找到简体字的网页,也看不到翻译的,只有前半部分的解释:
宋代诗人唐庚在他的《猎象记》写于政和三年(1113年)三月,记录了当时一起大象靠近惠州朝京门一带,人们与它搏斗的事件。政和三年(1113年)三月,有一头大象来到惠州的北门。惠州人如临大敌,几百人手拿长矛、弓箭、火把想去围攻它,在旁边围观喊叫看热闹的也有上千人,但都没有人敢上前去。有一个监税官叫蒙顺国的,是邕州人,自恃身手敏捷,强壮有力,穿着短衣,拿着几十支箭,走近前去射它。大象的脖子上、背部中满了箭,象刺猬毛一样。但大象却若无其事,用鼻子卷走。最后有一支箭射中大象的左耳,流血满面。大象发怒,向着蒙顺国冲去。他慌忙丢下弓逃跑,谁知跑了没几步,就被大象赶上,大象用鼻子钩住他的脚,把他拖倒,用脚踩踏他。众人纷纷逃散,大象才慢慢地离开。不久,差人上前去查看,发现他被大象踩得头碎骨断,肠子也流了出来,惨不忍睹,早已经气绝身亡了。
后边我自己试着来一遍?
我当时正在吃饭,听说了这件事,把筷子一丢,长叹息。唉!如果这象进到了城里,那么它长鼻子、大牙、大脚一路横冲直撞,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为了排解大家的难题,奋不顾身,光荣牺牲,这是我所以叹息的。但我听说过越南人捕象,一定用机关和陷阱,没有就这么直接上去决斗的。我曾经见过这种动物:它站着像房子,躺下像堤坝,走起来像船,这庞然大物难道能和它比力气吗?这个人啊,只能说是够笨的,这是我所以叹息的。然而现在有好几百人,如果同心协力,一起振奋精神和它战斗,也不一定就不胜利;就算不能取得胜利,也还到不了这地步(死那么惨),这是我所以叹息的。虽然是这样,但从古至今,不考虑自己的实力,以为自己肩负着多大的责任,为了救助大家,挺身而出,却因为没人帮忙,乃至于头碎骨断,肠子也流了出来这么死的,谁能数得过来?所有有大志而没结局的,都是啊,何止是他一个!这是我所以叹息的。
古人言:"有志者事竞成”但我认为有志者不去靠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而是整天去幻想,非但没成功,反而一事无成.
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要在朝阳初升时就投入工作.”不错,事情就是这样.有的人看到报纸上有一个人写作得了大奖,就要当作家.过了一段时间,又看到另一个人在奥数上获得冠军,就又学起了奥数.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满头白发风烛残年时才懊悔不已.
有志者按着自己的理想去做才会成功,但有志者不按理想去做而是空想,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今日读到杨绛先生的书,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把这句话拿来自勉,尽管我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但至少我还有一点点未被生活磨灭的理想,我也还有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我还算年轻还有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我还有爱我的家人,我还有许多善良而热心的朋友,足矣!足够支持我走过一段黑暗艰难的路,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