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岩有哪些风景、风俗和传说?
豆芽生,小鸡孵,是东北农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室内平面空间大部分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在炕上。从家里来的客人应请坐在炕上;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在炕桌上;孩子们还在炕上玩“嘎啦哈”、玩杏仁、转绳子等游戏。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东北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水暖集中供暖,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到火炕。在东北农村,家家都会用炕,用一个盆,放黄豆或者绿豆,上面浇一点水,放在炕上。由于炕的温度,盆里的水变热了,豆粒发芽了。两个晚上,一锅新鲜的豆芽就诞生了。炕上,生的不只是豆芽。黄色的草筐,一窝蛋,几周后,小鸡从蛋壳里出来了。原来农民把鸡蛋放在草棚里,放在炕上,这样鸡蛋就受热了。几周之内,一个新的小生命在温暖的炕上慢慢成熟。玉米挂在墙上晾干,玉米住在木屋里。长春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东北农村晒玉米自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秋天一到,家家户户都会把玉米串起来挂在房山的墙上...在东北的农家乐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由木桩支撑的“空中楼阁”,看起来就像是顶上的木屋,俗称“玉米房”。里面种满了金黄的玉米棒,衬着白雪覆盖的屋顶和庭院,对于东北的农民来说相当自然。在东北和北部山区附近,几乎家家都有“玉米房”。它的建造风格非常实用,仓底高于地面,既能防止老鼠偷吃食物,又能防止食物受潮发霉。“玉米房”爆满,说明农民吃饱穿暖。房前屋后,都是柴堆。园子里全是北方平原的酱菜,村落散落在原野上。每个家庭的突出特点是木桩。柴堆是北方人民生活的重要象征。谁有又高又大又整齐的柴堆,谁就过着富裕的生活。在北方,干草堆主要是自己种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秸秆,也有杂枝。各家的草垛大小高低不一,成为北方平原风光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北人爱酱菜,真正的酱菜讲究“鲜”。东北人在房子前后都有自己的菜园。星级酒店不能理解的一种享受就是现吃现摘,然后蘸上农家酱融合到肚子里。黄瓜、辣椒、番茄、茄子、豆类、大白菜、大葱、香菜...而越来越多的新鲜蔬菜品种日益丰富着农民的餐桌,也让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一次次体验采摘的乐趣,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穿一件皮毛朝外的裘皮大衣,戴一顶狗皮帽子,是中国典型的冬季地区。在漫长的冬季,东北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40度。所以在影视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东北人穿着反毛皮大衣驰骋在雪域森林中的画面。防毛皮大衣是指一种用动物的整张毛皮朝外制成的保暖服装。这种衣服不仅保暖,还能保护皮毛不被磨掉。同时,由于毛发的颜色与雪和树的颜色相近,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现在隆冬来到东北,依然会看到威武的车主戴着一顶长毛的大帽子过冬,就是北方人喜欢的狗皮帽子。东北老农民还能自己做这么一顶狗皮帽子。然而,这样的帽子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了。皮衣狗皮帽等特色服饰,既能御寒,又能彰显东北人的个性,是聪明的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的独特穿衣方式。满族人擅长剪纸。扎灯笼、高挂剪纸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以前满族人祭祖时贴在祖盒上的图案和文字,都需要用纸剪下来。随着这种祭祀活动的传承,古老的剪纸技艺也得到了传承。剪纸的主题不仅包含了祝愿幸福和好运的含义,而且具有反映自然和社会状况的现实意义,展示了东北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艺术风格是大方、华丽、细致和多样的...散落在东北的满族剪纸艺术就像一朵山花,顽强而不骄不躁,如今已飘香海内外。在东北和长春,除夕扎灯笼、挂红灯是最喜庆、最生动的民俗活动。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年夜饭,每个窗户都挂满了红灯笼。花灯是一种亲情,是北方人民对岁月的美好致敬,是一种老少皆宜、大家可以一起参与的年度习俗活动。传说挂红灯有三种方式:一是喜庆,二是吉祥,三是问候过世的老人。他们走了太久可能找不到家,就挂个红灯,让他们看清楚自己的家,回家团聚。这是淳朴的东北人对祖先的感恩和向往。是东北人民迎接新年的重要方式。农历腊月杀猪,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年”到来的前奏。腊月初八,家家开始准备过年,赶年货,办年货,杀猪,非常热闹繁华。如今,杀猪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可以通过煮肉、补血、吃杀猪菜等活动,体验浓郁的东北风味。腊月里,除了杀猪,家家户户都要包粘豆包,这是北方人最爱吃的主食之一。黑土地盛产黄米,将黄米淘洗、碾成粉末、过筛、拌成面粉,在热炕上适度加温,再裹上煮熟的红豆馅,制成豆包。不管是蒸的还是炒的,都很香。以前老太太得领着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起干。为了防止瞌睡,老人一边包豆子一边讲“假话”,有“冬天包豆子讲鬼”的说法。对于鱼来说,挖冰做冰灯。在东北的冬天,寒冷的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人们用一种叫做冰铲的工具把厚厚的冰层切开,然后下网在冰层下捕捉鲜鱼,这种捕鱼方式被称为“冬钓”。“冬钓”历史悠久。目前世界上完整保存下来的原始捕鱼活动已经不多了。长春的石头口门水库是一个人工湖,每年冬天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钓鱼节。在冰上,人们可以参加篝火晚会、鱼节、湖泊等仪式,体验冬季捕鱼活动。长春也是制作冰灯的理想之地。长春的冰来自南湖。人们用切冰器把南湖冰面上的冰弄开,然后用大绳把冰拖出水面转移走。在冰灯制作现场,老艺人和年轻雕塑家着手设计和雕刻。夜晚,万盏冰灯闪耀,人在其中畅游,宛如仙境。猪肉烩面还不够,红烧猪肉烩面是东北名菜。由于北方盛产土豆,深秋初冬,农村家家户户都辟出“面馆”,自制东北粉条,洁白无筋,尤其是与猪肉炖煮时,肉汁汤汁被粉条充分吸收,变成透明的金黄色,同时散发出浓浓的肉香味,让人百吃不厌。在长春,还有一道名菜叫“乱炖”,意思是把各种菜放在一个大锅里一起炖。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渔夫为皇帝打鱼,他只能打鱼,却不准吃。有一天,渔夫的母亲病了,想吃鳜鱼,好心的厨子拿起一条小鳜鱼炖着吃,怕官府追查,还往里面加了其他杂鱼和蔬菜。过了一会儿,香味引来了衙门的官员,官员问:“是炖鱼吗?”厨师说:“不是,是炖肉。”大人打开盖子,发现除了桂鱼还有别的菜。我也听说了渔夫母亲的病,想到谁没有父母,就饶了厨师和渔夫。“炖”也因此得名。东北人有吃酸菜的习惯。秋天过后,卷心菜成熟了。把摘下来的白菜放在坛子里,泡在水里。到了冬天,卷心菜不会腐烂,而是变得又脆又酸。无论是炒还是炖,都是东北人冬天必点的传统菜肴。以酸菜为主要原料的满族传统菜肴很多,第一道就是白肉血肠杀猪。这道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这道菜是皇室祭祀神山祖籍长白山用的。这道菜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农家酸菜炖成了“吉菜”中的名菜——白肉血肠杀猪。白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血肠鲜亮可口,酥脆鲜嫩,热汤鲜香,搭配香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调料,更加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