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给老人祝寿有哪些习俗?
过寿时,儿孙们要提前为寿星准备新衣,在贺寿前一天,要布置寿堂。布置寿堂一般包括挂寿图,贴寿联,摆放寿果、寿酒、寿鱼等,供南极仙翁、麻姑等寿神。寿堂布置完毕后,一般全家人一起吃寿面,称为“暖寿”。
在贺寿当日,寿星穿上新衣,坐于寿案。点烛烧香放鞭炮后,儿孙们穿戴整齐,给寿星磕头、祝寿、送寿礼,企望寿星多福多寿。庆寿仪式的时辰各地不同,有些在上午,有些则在中午,寿礼和寿仪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都是祝愿寿星长寿安康。
人们庆贺生辰,六十岁之前叫过生日,之后即称过寿。六十岁以后,每十年称为“大寿”,每五年称为“小寿”,过寿人称为“寿星”。
扩展资料
旧时,通常从40岁开始行做寿礼。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年举行,也有少数人在五十就举行的。有的地方在逢九之年行祝寿礼,有的地方则在逢一之年举行,如六十一、七十一等。七十七岁为喜寿,八十八岁为米寿,是比较重要的两次寿礼。
关于具体的日期,或是在生日进行,或是在正月初刚满这一年岁知举行。
举办祝寿礼时寿堂的设置很有讲究。在厅堂中,正面墙正中,挂寿星图,或红底金色的大“寿”字,两旁挂寿联。这寿联很有讲究,必须是重要的亲友送的,而又是寿星主角所喜欢的。
其他寿联、寿幛和寿序等,都挂在两旁,年辈高的或重要的客人送的挂在前,年晚辈的或不重要的客人的挂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