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给孩子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变“我要学”为“我要学”

在激发幼儿对音乐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快乐、积极地参与创造性活动,为幼儿的音乐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经验,愉快地自由思考、拓展想象,自信地与音乐交流,使大多数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拔萝卜》的教学活动,借助老人等角色的情节,引导孩子倾听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形象。孩子们很有创造力。他们用不同的声音、动作、乐器来表现老人、老妇、小女孩、小狗、小猫、老鼠,不仅丰富了剧情,也丰富了音乐形象。特别是在角色的动态表现上,更加生动,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创造力。

再比如我欣赏音乐《狮子王进行曲》的时候,用音乐启发孩子背诵。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背诵”的:“有一天,森林里举行了一场舞会。动物们正玩得开心,突然他们听到一声大叫:“狮子王来了”。动物们立刻排成两排欢迎狮子,却看到狮子在大家面前大摇大摆……”《狮子王三月》中动物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动物表演的动作,都是儿童模仿、想象、创造的因素。只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才能学会。虽然孩子们的表现还很幼稚,但都是真情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放弃模仿。音乐活动中模仿是必要的。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一定要快速跨过这个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孩子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很难预测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所以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序的情况,但教师要学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包容、鼓励、支持和欣赏孩子的创造性表现,而不是训斥孩子。

2.优化课堂教学,为孩子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

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孩子们很少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听到禁止,却经常听到表扬和鼓励。”所以,教师要多鼓励、支持、肯定、接受、欣赏,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一个充满鼓励和创新的环境,这对于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记得在一个叫“小彩蛋开门”的活动中,我想让我的孩子根据我的歌曲内容做动作。大多数孩子能够跟随我的想法和思想做他们的创造性的行动,但王阳阳的行动与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真的在地上滚了一会儿,跳起来蹲了一会儿...我压抑住内心的愤怒,用温柔的语气问他:“杨洋,你看孩子都不像你。”“哦,陆老师,小鸡很兴奋要孵出来了,所以我要跳起来!但是它出不来,因为它卡在蛋壳里了。我以前看过,所以我要滚了……”杨洋看着我,严肃地说。听着,他错了吗?当然不是,我怎么忍心强行剥夺他的想法和创意!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表扬了他。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精力充沛,各种动作都有,兴趣也比一开始更浓,音乐的节奏也掌握得很好。小伙伴们还在互相介绍自己动作的由来。如果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杨洋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没有理解他的想法,会发生什么?我不敢想象,连孩子自发的创新都被扼杀了。教师如何谈激发孩子的创新,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不经意的创作探索倾向,热情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特有的童心去感受音乐。当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和不成熟、新颖的创作表现被老师接受、称赞、分享时,他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达的需要。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激发他们更加热爱音乐。

3.关注孩子在创新过程中的体验,满足孩子的创新欲望。

儿童创造性音乐活动的真正目的是强调活动过程中心灵的满足,让孩子在挖掘音乐潜能中释放能量,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注重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表现,充分满足孩子的创新欲望。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孩子对“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给孩子带来了无比的满足感。比如在音乐欣赏活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造划船动作。但在活动中,孩子们不是在表演划船,而是在做游戏,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如果老师能立即调整计划,孩子可能会体验到独立探索和创造性参与的快乐,并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和手势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周密严谨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为了实现计划而牺牲孩子享受音乐的机会,也不能为了得到设计好的答案而牺牲孩子独立学习和创作的机会。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于给孩子快乐和享受。只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多花一点时间,多一个环节,少一个环节,改变内容,都是可行的。评价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孩子是否更喜欢音乐,是否促进了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是否为孩子日后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要注重孩子的过程体验,满足孩子的创新欲望,而不是具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