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的震惊

美丽的海滨城市周振每年都有一个多月的休渔期。所有的渔船都整齐地停泊在港湾里,像整个城市一样安静祥和。

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不可思议的灾难正悄然降临...

13: 00中午

周振交通大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除了伴有发热的上吐下泻,休克后24小时中毒的学生还出现了腹痛、皮肤红肿甚至黄色水泡等十几种奇怪的症状。被紧急送往市医院的中毒学生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有的还出现了短暂性失忆、语言模糊等问题。几位医生紧急会诊,初步认为这是一种攻击性的细菌在起作用,病情发展速度惊人超乎想象!

院长立即向疾控中心汇报,请他们帮忙立即联系刚从美国回省城讲学的流行病学专家方教授来,结合临床症状和疾控中心的实验室结果进行确诊。

15: 20下午

流行病学家方教授赶到疾控中心,与等候在那里的市卫生局专家、检测人员一起,对学校食堂送来的致病性鱿鱼样本进行了仔细的比对鉴定,竟然发现这是一种罕见的化脓链球菌,俗称“食肉菌”,来自国外。夏威夷海域和东非海域也发现了类似的病毒,由这种病毒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早期有高热伴腹痛。然后细菌会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到胸部、肩部和头部,患者会出现疯狂幻想和无意识暴力的症状。身体会在12小时内出现大面积溃烂坏死,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一旦健康人的皮肤,哪怕只是蚊虫叮咬造成的伤口,都有可能被感染,死亡率几乎是100%。目前国际医学界尚无有效药物控制。

65438+下午6: 05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立即向省卫生厅报告疫情,请求厅里迅速增援;警方还从治安、防暴等大队部署了大量警力增援。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协助医院、教委、学校等方面抓紧对前来探视和陪护的学生和患者家属进行全面体检,并安排通过的人从临时安全通道撤离;一路迅速在3号病房楼周边50至200米范围内设置三道封锁线,严控人员进出;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也全副武装,携带消毒设备进入病房楼进行全面喷洒消毒。

分配给侦探小组刘玉明的任务是尽快查明这批鱿鱼的来源。

刘玉明找到了食堂的采购员老马,让他仔细回忆一下买鱼的过程。

马劳回忆说:他今天一大早就赶到海鲜市场,走了很长时间。买的太贵了,买的太便宜了,不新鲜。我以为自己要空手而归了,这时一个中年人迎面开着一辆电瓶车,后面是一辆琳琅满目的小车,装满了新鲜的鱿鱼。老马知道一定是他把货送到了市场,但看到这一车的鱿鱼除了一两个保鲜盒外,都散落在车厢里,还有些泥,就问他怎么回事。那人一听就火了,说他刚从通往海鲜市场的岔路口拐进来。因为躲避一辆快速逆行的卡车,他冲到人行道上,靠在一棵树上。保鲜盒扔在地上,手和腿都断了。可恨的是,肇事者没有停车就逃走了。我只好一瘸一拐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鱿鱼,放到车厢里。我怕耽误生意,就用碎冰擦去伤口上的灰尘,找了张卫生纸贴上。老马安慰他说,只要价格合理,他愿意包鱿鱼。这个人高兴地把200公斤的鱼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全部卖给了老马。从这个人的举止和谈吐来看,本地人没有问题。他身高一米七多,穿着普通的衣服。

在海鲜市场,刘玉明带着两个手下分头去拜访老马,试图搜寻卖鱼人的线索。守着市场的老师傅摇着头向他们念叨:“现在是休渔一个月。当地的渔船早已被投入港湾,不准出海,而运往国外的鱼虾则由冷藏车运往市场。哪里可以用电瓶车送货?除非有人偷船出海。”

一句话提醒了刘玉明,一行四人上车,赶往渔政监督管理局。

在渔政监督管理局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调出了夏季渔船登记和违章检查的电脑存储记录,没有发现有记录的渔船偷船出海。刘玉明问是否有遗漏,比如有人在晚上偷偷溜到海上。旁边一个女工作人员说:“有一件事。今天凌晨4点55分,029号检查船在杨娇湾岸边发现一艘试图躲避检查的外籍顶篷船。”

据这位女工作人员介绍,这艘外省的机库船每天傍晚都会从南方的小渔镇买来当地渔民捕捞的鲜鱼,然后撒上碎冰,放在泡沫箱上,迅速通过水路运走。因为老板听渔民说这批鱿鱼可能有点“问题”,怕过不了海鲜市场的检疫关,所以提前联系了买家,约好一大早在羊角湾海滩发货。原本打算进一步处理此事的029检查船因为又接到紧急任务,不得不暂扣了引擎盖主人的运输证并拍照,下午才处理完毕。

刘玉明立即问道,“机库的主人和鱼的买主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工作人员回答:“机库的主人叫周炯,今天下午已经回到鹿角镇。根据他提供的信息,买鱼的是胡青,应该是本地人。”

在为时已晚之前,刘玉明立即给返回总部的警察打电话,要求他们立即开车去杨娇湾找到卖鱼的人。

晚上20点20分

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刘玉明很快确定住在村子南角的胡青就是他要找的人。村支书老王拿着路边介绍:胡清河和村里其他6个人,受雇于一家远洋渔业公司。去年,他们去东非海域捕鱼,渔船在一场强风暴中沉没。只有胡青翼活了下来。胡青回来后就没出过海。胡青和妻子离异,只有一个女儿。两年前考上这个城市的交大后,他们搬到了学校,有时会回来给她爸爸做饭。今天中午我也看到她回来了。

胡家的三间房子都是黑灯瞎火。大家悄悄翻过院墙。老王摸到一扇窗户,打开手电筒,照进房间:一个凌乱的房间,一把倒下的椅子旁边有一个破酒瓶,桌子上有餐具,还有还没收拾的碗碟...突然,手电筒里出现了一张很难分清人鬼的阴沉的脸,一半是胡青熟悉的颓废灰蓝色的样子,另一半是血淋淋的黄色粘液。老王一阵恶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刘玉明刚刚检查了另一扇窗户,从侧面看到了这一幕。他马上喊道:“老王,让开!”同时,我拉着老王走了。

话音未落,车窗玻璃咣当一声碎了,一只流着脓血的手伸了出来。胡青嘴里“哦,哦”地咆哮着,从窗户跳了出去。他把碎玻璃和碎木架弄得满地都是。见他走到和老王的藏身处,躲在一旁的民警刘抡起棍子,从后面打了胡青的大腿。“哎哟!”被砸的胡青惨叫一声,猛地一把抓住棍子。小刘突然感觉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下子被带到了他身边。胡青伸出手去抓小刘...

“砰!”刘玉明抬手开枪,子弹准确地击中了胡青的右臂,胡青抬起右臂,若无其事地伸了个懒腰。突然,他“哈哈哈”一声狞笑,转身向刘玉明跑去。

村子里的狗叫了起来。在胡青面前,他就像是好莱坞恐怖电影里的上帝在睡觉,这让刘玉明觉得不可思议。他当机立断,让民警小宋和老王马劳通知村民尽快撤离,并通知指挥部,请求医护和警力迅速增援。他决心把胡青引到村外,不让他伤害村里的其他人。

刘玉明告诉小刘跑到车旁,把灭火器拿出来藏起来,听他的命令。他成功的用一堆土袋子做掩护躲过了胡青扔过来的石头,突然在地上抄了一些碎石棍还击。就这样,胡青被一步步领出了村子,来到了停车场。当胡青被引诱到离车不到三米的时候,刘玉明大叫:“喷你脸上!”话音刚落,躲在车后的刘闪了出来。当他提起拉环时,干粉从他拿着的喷嘴中猛烈喷出。胡青立刻“啊,啊”的尖叫起来,被笼罩在白色的粉雾中。挣扎了六七分钟,他终于趴在地上不动了。15分钟后,以色列教授带领的医疗专家组和20多名警察赶到了大洋湾。胡青已经死了,身体已经高度溃烂。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忙着从尸体上取样进行病理检查。

在村支书老王的带领下,大家穿上消毒过的防护服,进了胡庆家。指着桌上盘子里剩下的芹菜炒鱿鱼提醒方教授等专家。经过一番检查,初步确定盘子里的鱿鱼和交大的是一批,也就是说渔民胡青给自己留的鱿鱼。老王接过话,说胡青还会点面条,煎个鸡蛋,根本不会做饭。这条鱿鱼一定是他女儿胡的。他还说村里在学校给胡雯打过电话,因为他害怕她。他只说她父亲受了点小伤,马上就到。

265438+下午0: 30

匆匆忙忙回来的胡雯突然看到她家里有许多陌生人。她似乎明白了什么,放声大哭。几名医护人员陪着她来到了灵车前。透过窗户玻璃,胡雯看着父亲的遗体,他的眼睛和脸已经被打烂扭曲,然后瘫倒在地上。两个女护士把她扶到一边安慰她。然后,医务人员来检查胡雯的身体,并确认胡雯没有任何异常,除了他的扁桃体有些炎症和低烧。

太奇怪了。方教授和交换了一下眼神,一起来到了。方教授带头说:“小胡小姐,我们都为你失去父亲感到难过。然而,正如你所看到的,你父亲的死与一种致命的病毒有关,而现在,更多的人正面临这样的危险,我们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胡雯擦了擦眼泪,点点头说:“你需要我做什么?”方教授问:“中午做的这盘鱿鱼,你放了什么辅料?你吃了吗?”“我用蒜辣酱和芹菜炒的,我自己吃的……”说到这里,胡雯似乎有点困惑。“这鱿鱼有什么问题吗?”

“你烧的这盘鱿鱼和你交大食堂的鱿鱼是一批的,而且是你爸爸把鱼卖给学校食堂的……”刘玉明说。胡雯惊恐地摇摇头说:“不,这不可能。我父亲绝不会做任何违背自然的事。你一定搞错了!”“小胡姑娘,请不要激动,我们警察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至于你父亲和这些鱿鱼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

方教授请胡雯考虑一下。最近两周,除了这次扁桃体炎,他有没有遇到其他异常情况?胡雯回复:大概10天前,晚上和男朋友出去玩,被狗咬了。男朋友赶紧送她去医院打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方教授低声重复道,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向打了招呼,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了移动检疫车。

刘玉明请胡雯继续谈论她的父亲。胡雯愣了很久,突然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她记得父亲生前留着一本很奇怪的笔记本,却从来不让他们看,似乎很神秘。刘玉明立刻预感到,这本神秘的笔记本很可能与令人恐惧的“食肉细菌”有关。他立即叫了几个人和胡雯再次回到她的家去寻找那本重要的笔记本。

经过一番寻找,在胡青床下的一个棕色旧皮箱里,发现了一个密封的铁盒。刘玉明用镊子轻轻地揭开盒盖,小心翼翼地打开它。前几页都是关于海上生活和捕鱼作业的普通叙述,很平淡。但很快,刘玉明的目光停留在最后两页上:

3月6日,明显有接近九级的风暴。当地气象部门为什么不做预报?海水像家养的赤潮一样变成了红褐色,卷起的滔天红浪让我仿佛看到了神话传说中的食人兽的血盆大口。在船倾覆的那一刻,我想我们13个人都遇难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连外国救援船上的人都很惊讶。他们非常关心地反复问我身上有没有伤口。似乎这个问题特别重要。我说没有,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过来祝贺我。我问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他们都笑着避而不答。

3月7日,我从医院体检回来,悄悄问了一下随行人员的伤口。他说,经过对昨天险情的分析,这是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莫拉”的高致命传染性病毒,在国际上也被称为“食肉菌”。如果身上有伤口,那就麻烦了,很可能要长期住院。突然想到,出事那天,我的右脚趾又得了甲沟炎,指甲下面好像渗出了脓。但是,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我也不想汇报和咨询这个事情...

合上笔记本,正要给他的工作人员分配任务,这时一位女护士冲了过来,告诉,方教授有急事,要他马上过来。一进流动检疫车,方教授就赶紧过来关上门,低声告诉:根据胡青尸体切片的病理分析,发现“食肉菌”病毒正在快速分离变异,有些病毒会处于暂时的类睡眠状态,这段时间身体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一旦变异病毒变得活跃,感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身体腐烂的速度会快到让人来不及反应。

打开笔记本,让方教授看一看。并焦急地问:“方教授,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从现在开始,3号病房楼所有人员不准出来,实行更严格的隔离和不间断的喷洒消毒。哦,也不全是坏消息。在对胡雯体检时的血液进行测试和比较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她体内实际上已经产生了针对食肉动物变异菌株的抗体。我们判断很可能是她注射过的狂犬疫苗,近期持续低烧意外形成的。取血后我们还在观察它的有效性。我希望胡雯的运气也能给其他人带来好运。”

晚上22点58分

车队开始陆续撤离杨娇湾,但关键人物胡雯不知去向。派了几组人都找不到她,如果这一拖到天亮,那就意味着所有的救援措施都可能是徒劳的。抱着一丝希望,刘玉明开车去了交通大学。

没想到,胡雯所在的女生宿舍值班的胖嫂说,胡雯没有回来。刘玉明很担心。她能去哪里?胖嫂说可能去市医院看男朋友了。“听说她男朋友是医学科学院的实习生,下午临时转到了3号病房楼。”刘玉明疲惫的眼睛几乎要燃烧起来。“快去医院!”

全面封锁三号病房大楼的命令已经下达,刘玉明下了车,一阵风似的跑进了临时指挥部。方教授把刚看完的《血清抗体实验报告》递给,告诉他在身上形成的抗体只能对身体没有溃烂的人起作用。目前楼内已有53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溃烂症状,3名医护人员被划伤。这些人已被暂时转移到地下隔离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根据警方提供的信息,医院及时调查,确定四楼负责抽血化验的实习生宋炳坤是胡雯的男朋友。但是楼里所有人的手机都上交了,固定电话除了医疗负责人的两部电话都关机了,所以暂时联系不上。不了解胡雯的具体情况,给封楼后的进一步安排带来很大困难。

刘玉明皱着眉头想了很久,然后去见主任,郑重要求他自己溜进大楼,设法找到并救出胡雯。

老导演考虑再三,含泪答应了刘玉明的请求;由于四楼以下的三号病房楼门窗已被焊接密封,五楼病人集中,指挥部研究后决定用带灯维修电梯将刘玉明送到该楼四楼卫生间的排水管处,然后刘玉明自己沿着排水管爬上六楼卫生间,找机下到四楼开始搜救。

第二天早上1: 35。

悄悄上了电梯的刘玉明,在现场灯光突然变弱的情况下,迅速爬升。当电梯到达四楼时,刘玉明按下“停止”控制键,探出电梯,抓住排水管爬了上去,成功进入六楼的卫生间,然后走下楼梯。

刘玉明用微型对讲耳机轻声联系了总部,并收到了目标位置的指引。很快,他找到了四楼北侧的实验室,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观察,却发现房间里没有人。刘玉明拿出一张磁卡,塞进门缝,上下移动了两下,打开了锁着的门。刘玉明轻轻地打开一个抽屉,想看看它。突然,他听到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停在实验室的门口,接着是“哗啦”一声拔出钥匙开门的声音。见人就要进来,刘玉明眼疾手快,一个猫身,钻进了床后的休息室门。

进来的是宋炳坤。他手里拿着几个瓶子放在试验台上,径直走进休息室。刘玉明躺在床下,注意到衣柜门被打开了,一些衣服扔在椅子上。他看到宋炳坤的* * *背在他的一侧脸上,他大吃一惊——宋炳坤的右腰上有一个巨大的梅花状红斑,上面还有一个黄色的脓包,不禁称之为大事。

这时,胡雯推门进来了。她听了方教授对羊角湾“食肉菌”变异病毒的初步分析。她担心下午转到三病房楼的男朋友的安全,就悄悄跑到流动检疫车上打听消息。此时,下车的两名医护人员边走边小声询问狂犬疫苗对变异病毒的免疫效果,他们赶去卫生防疫站买狂犬疫苗,在封锁大楼的命令下达前装扮成护士,宋炳坤带着他们进了3号病房楼。

四分钟后,封锁大楼的命令下达了。就在两人想进电梯的时候,宋炳坤被医生拦下,在六楼工作区等待新的安排。穿着防护服的护士长也叫胡雯来帮忙。宋炳坤只好冲胡雯伸出四根手指向上指,示意在四楼等她。

找了个借口回到四楼实验室的宋炳坤,听到胡雯换好衣服后进来,匆匆离开了休息室。他一边卷起袖子注射狂犬疫苗,一边听着胡雯在羊角湾搜集的关于“食肉菌”的资料,然后走到试验台前,打开离心机的电源。他向胡雯解释了“自救”的假想步骤:在抽出胡雯的血液时,加入柠檬酸钠,用这台低温高速离心机高速运转后沉淀,最后分离出她的血清抗体。加上刚注射的狂犬疫苗,应该没问题。

胡雯点点头,卷起袖子,露出他白皙的手臂。就在宋炳坤的针快要扎好的时候,突然,一个身影快速闪过,“啪!”地面踢到了宋炳坤手里的注射器。两个人都很惊讶,宋炳坤抓着酸痛的手腕愤怒地喊道:“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胡雯清楚地看到了这位不速之客,脱口而出:“刘队长,你是怎么来到这栋楼的?”"

刘玉明点点头,示意胡雯离开宋炳坤,来到他的身边。谁知,胡雯摇摇头,拒绝了他:“刘队长,我不会离开炳坤的。他现在是我唯一的亲人了。”

刘玉明指着宋炳坤,叫他转过身去,脱掉外套,这就能说明一切。宋炳坤原本白皙的脸渐渐变成了酱猪肝的颜色。看着胡雯半信半疑的表情,慢慢靠近他的刘玉明,他突然狂饮,抓起一个玻璃容器瓶,砸向刘玉明。刘玉明机灵地躲了起来,手里的电击枪已经准确地击中了宋炳坤的肋骨。宋炳坤倒在地上闷哼一声。刘玉明挥手阻止了上前营救他的胡雯。他戴上防护手套,撩起宋炳坤的右外套。腰部的梅花红斑突然醒目地展现出来。

胡雯慌了。刘玉明告诉胡雯,她的血清救不了宋炳坤,她必须尽快离开这里。更多的人在等待她的救命血清。

胡雯穿上了特殊的防护服,被刘玉明一步步拖了出来。突然,胡雯痛苦地尖叫起来,几乎刺穿了屋顶的天花板。躺在地上的宋炳坤站了起来。他的脸极度扭曲,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几乎在极短的时间内,宋炳坤的脸上开始出现脓肿溃烂。“快离开!”刘玉明用一只硬手吼道,拉着胡雯的手飞快地跑了出去。

刚出实验室,就看到魔兽那张三三两两似的丑脸从房间里走出来。刘玉明拿出枪,把电击枪递给胡雯,并告诉她直接跑到六楼的浴室,永远不要让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人破皮。就这样,胡雯拿着电击枪走在前面,而刘玉明拿着手枪去巡逻。那两个人在“嗷嗷”的惨叫和溃烂的围攻下像一群僵尸一样不停的开枪,挣扎着冲出一条路,冲向楼上的楼梯。

他们挣扎着冲向六楼。胡雯突然发现,脸骨瘦如柴的宋炳坤正站在浴室外的走廊拐角处。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的衣服静静地站在阴影里,好像在等待他的命令。宋炳坤伸出沾满鲜血的手,模糊地似乎在乞求胡雯:“亲爱的……爱……相信……我,来……我……这……来。”

刘玉明用力摇了摇有些昏迷的胡雯,告诉她,当他们在追她时,她必须进入浴室。他扔掉了没子弹的手枪,拿起胡雯手里的电击枪开道,终于到了浴室,插上了门,然后冲到窗户边,把留在窗户边的绳子的一端绑在胡雯的腰上,让她顺着排水管下到四楼的电梯,这样她就可以逃脱了。

胡文刚爬出窗户,突然浴室的门被撞开了,几个穿白衣服的人冲了过来。刘玉明弓着背,用左手支撑着,横扫所有冲到他身边的人。他冲着窗外的胡雯喊道,“快下去!别管我!”胡雯哭了,她知道刘队长不可能出来了。

刘玉明突然感到腹部一阵剧痛。是宋炳坤用铁棒捅了他的腹部。刘玉明此时的实力根本不是丧尸宋炳坤的对手。宋炳坤扮了个鬼脸,立刻拿起铁棒,一支血箭从刘玉明的身体里涌出。他被扔在角落里,差点晕倒。他挣扎着站起来,双手扶着后墙,但突然他摸到了一个又冷又圆的东西...

那是一瓶干粉灭火器!刘玉明悄悄拉开枪机,将枪口对准了已经抓住窗边绳子的宋炳坤等人,一口气说了一句:“你们以为你们成功了……”紧接着,汹涌的白色粉末弥漫了整个浴室,伴随着凄厉的尖叫声,刘玉明浑身发软,倒在了血泊中...并且掉进了角落里的微型耳机里。张导演近乎嘶哑的哭声,在这个血淋淋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

第二天早上,10: 18

方教授以最快的速度制成了抗变异病毒血清,为18名在楼内奋斗了一整天的患者和5名医护人员注射了救命血清——这些幸存者,都是从近40名两周内注射过狂犬疫苗或因炎症而低烧的人群中活下来的。更重要的是,随着后来抗病毒血清和疫苗的生产,周振这座拥有近80万人口的城市得救了。

三个月后,一座大理石纪念碑竖立在被夷为平地的3号病房大楼的遗址上,以纪念在这场可怕的疾病的24小时内失去生命的223人。听着市长深情而温柔的致辞,公安局张局长、流行病学家方教授、交大女学生、食堂工作人员,以及老秦、小刘、小宋等一批民警,站在3000多人的最前列,脱帽向遇难者默哀鞠躬。刘玉明是唯一一名在这场与“食肉菌”疾病的殊死搏斗中牺牲的警察。纪念碑正上方是以他为代表的半身像,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看着远处碧蓝的大海...

整理:zhl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