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学生的交际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内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天赋和70%的人际关系。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将面对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际关系更加多元化。这个时候,仅仅依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身心发展良好,社交能力强的人,才能适应激烈而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际能力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其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孩子们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合作、分享、协调和帮助他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幼儿游戏不是不重要的。非常严重,意义深远。儿童早期的游戏是未来所有生活的萌芽。因为整个人都在游戏里,在他最温柔的气质里,在他最内在的倾向里。”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角色扮演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是最典型、最有特色、最具社会性的交往形式。在角色扮演中,儿童角色扮演的水平及其在同伴眼中的地位与儿童社会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儿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从而消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流,以寻求与环境的和谐。同时,游戏中的冲突可能会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从中学习和发展新的,从而进一步发展儿童的交际能力。
中产阶级时期是培养儿童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流的兴趣和需求,都趋于成熟。孩子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中与同伴玩耍而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服务了同龄人而开心。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但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想了想,最终决定从孩子最愿意接受的角色游戏入手,通过角色游戏引导孩子学习沟通,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的突出特点是,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都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愿望、经历来进行的,非常符合孩子交流的需求。可以说角色扮演是孩子交流的天堂。
首先,角色游戏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儿童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对他们的发展非常重要。在交往中,孩子逐渐熟悉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思想、行为、愿望和要求,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绪,学会与同伴分享、相互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扮演是儿童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孩子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例如,在“玩偶之家”游戏中,孩子们被分配来讨论角色,谁将是母亲,谁将是父亲,谁将是婴儿。爸爸负责做饭,妈妈负责照顾宝宝。大家各司其职,像一家人一样行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在选择游戏后,必须讨论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我们必须自己讨论决定老板负责什么,服务员应该负责什么。在这个共同讨论和决定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相互合作,相互谦让,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只有在角色游戏中,孩子才能有这样的相互社交的机会。而且,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自己在交往中成败的感受,从中不断积累,辨别出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第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学生在角色游戏中的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茨基认为早期自言自语对幼儿非常重要,具有交际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简洁,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得更加含蓄,最终转化为内心的言语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产阶级儿童的语言发展已经相对稳定,这为儿童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孩子的整个交流过程中,最频繁的交流是语言之间的交流。中产阶级的孩子已经意识到,在与同龄人交往时,要想把自己的行为意图说清楚,就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表达也是建立在孩子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的经验基础上的。通常会和孩子的生活经历有关,孩子会在生活中模仿一些成人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交流。我记得,小玉刚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提醒取钱的客户排队,不要推挤。而且我自己搬了好多小椅子,让排队的人坐着等。
显然,小宇一定是和大人一起去过银行,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开发了游戏剧情。萧瑜用明确的语言提醒排队的客户遵守“银行”游戏的规则,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向今天的客户传达了游戏的经验。当然,小宇是一个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可以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最擅长的词语和更多的同伴交流,来逐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
第三,在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儿童时期是意识、偶然注意、偶然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功能和个性形成发展的时期。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往往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只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才能激发他们主动交流。在角色游戏中,由于没有成年人的直接观察或干预,儿童的心理环境通常是相对放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大多显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孩子,无论是普通外向还是内向,都愿意在角色游戏中主动与同伴交往,或者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愉快地接受同伴的主动。岳跃是一个不喜欢多说话的小女孩。她平时喜欢选择“玩偶之家”的游戏。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商量做什么菜,然后在身边的玩具中找游戏材料组装拼盘。“玩偶之家”的父亲因此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带着“娃娃屋”去小剧场看演出,也会带着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虽然岳越的语言表达没有肢体动作那么多,但她能主动与其他游戏交流,交流的兴趣自然会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被激发出来。我们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游戏:娃娃屋、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等。每天保证孩子的玩耍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孩子自由选择。在孩子主动玩耍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主动的交流。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丰富了游戏剧情的发展。同时,游戏剧情的发展可以增加孩子在游戏中交流的频率。这种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在角色游戏中,生活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孩子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儿童玩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对激发儿童对游戏的欲望和兴趣,促进儿童之间的交流也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创造贴近儿童生活的游戏素材和环境,通过模仿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提供的一些素材都是具有生活特性、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的医疗设备;娃娃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素材可以让孩子快速理解各个区域的游戏主题,并能快速参与和承担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由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简单的物品和真实性不高的材料,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有一定社会认知经验的中学生来说,生活化的游戏素材可以帮助孩子将现实生活与想象中的角色联系起来。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和游戏素材的提供,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轻松顺利地进入角色情境。而且,由于角色游戏中游戏之间的互动具有必然性,游戏环境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使得儿童之间的互动成为必然,也就是交流。
一、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开发游戏情节,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流。
角色扮演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扮演的内容就越丰富、越新颖,角色扮演中的互动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儿童在角色游戏中进行交往行为的前提。孩子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参观活动中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比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孩子注意超市门口海报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商品摆放;观察露营者的阿姨如何关闭营地。有了这种感官体验,孩子可能会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但不太可能会延伸游戏内容。所以,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知道为什么,更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帮助孩子回忆参观的内容。海报是在超市免费品尝一些食物,然后启发孩子回忆日常生活经历的海报。超市还能提供什么服务?集思广益,总结出了送货,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普通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模仿,游戏情节也会进一步发展,可以有更丰富的交流活动。
角色游戏中孩子交流频率的增加当然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我也发现,孩子的交往行为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极的言行出现。当然,这也是必然现象。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环境影响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我们引导每一个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用良性的交往。首先,教孩子良性沟通的方法是什么?在角色游戏中,使用礼貌语言;学会一起玩;学会尝试和同龄人一起讨论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孩子可以在角色游戏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孩子解释,良性的沟通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也是同龄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孩子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要不断巩固孩子良性交往行为的观念。在角色游戏中,当孩子采用良性的方式沟通时,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孩子体验良性沟通带来的快乐,帮助孩子巩固良性沟通的意识。
第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启发是发展儿童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老师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角色游戏。观察是及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先观察。”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做出正确的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发展,延伸游戏,扩大交流的内容。只有通过观察,老师才能知道孩子是否需要更多的时间玩耍,材料是否能促进孩子的交流,孩子的交流行为是否良性等等。教师只有观察和理解儿童游戏的内容,并在儿童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交流,才能避免以成人的需求和观点干预儿童游戏。
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游戏,对于不同沟通能力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米奇”服装店,我们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和月历纸,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绘画、剪贴自己做出各种时装出售。结果游戏玩了一个月后,没人管了。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做了非常漂亮的衣服,用鲜艳的颜色装饰起来,卖给小剧场里的演员。看到这种情况,第二天服装店又挤满了人,孩子们又活跃起来,忙着做各种衣服卖给顾客。我用的是平行干预法,目的是引导孩子模仿,从而达到游戏之间相互联系的目的,促进孩子交际能力的发展。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引导方式也是不同的。笑笑今天选择了“哆米莱”小剧场游戏。在一次又一次的跟着音乐跳秧歌的尝试后,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但是大家都很忙。这时候我马上搬了个椅子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小邵一次次成功,我赶紧拍手。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孩子,更多的人来观看表演。我赶紧向观众解释我需要买票才能看演出,他们做了买票的手势才坐下来看演出。从此,在小剧场看演出时,演员们规定必须买票才能进入演出。这样的游戏引导法属于交叉干预法。儿童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角色或者教师自己在儿童游戏中扮演角色,通过教师与儿童角色的互动,起到引导儿童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所以可以促进孩子在游戏之间的交流,帮助孩子明确一些社会规范,让孩子在游戏中的交流更加有序。
第三,同伴的影响是提高孩子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儿童的发展来看,一个人从出生时的自然人变成后来的社会人,是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不难看出,儿童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有很多联系。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孩子参与游戏交流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孩子的交往模式,除了在生活中模仿和学习大人,大多是从同龄人那里学来的。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流处于平等的氛围中,吸引着他们相互模仿和学习对方的行为,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流模式。每天在一个地区玩游戏的几个孩子的交流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J.J .在群体中不擅长表达和交流,也会因为好朋友的日常共同游戏和游戏情境的渲染,主动大方的与游戏中的同伴交流。当然,这是由于同龄人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日常的交往行为是他可以接受、认可甚至喜欢的,所以在游戏中可以被J.J .无形中吸收。在和同伴的玩耍中,孩子会逐渐释放自己,有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在不断模仿行为后,孩子自己会学习一些相对认可的交往经验,并内化为己用,这是角色游戏中同伴的作用促进孩子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第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分享交流经验,提高交流能力。
对于思维方式不是很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孩子来说,在玩的过程中,很少会有意识地总结自己的交流经验和游戏中的收获。所以赛后的评测环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现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学生在角色游戏中的互动。因此,在游戏评价中,除了根据当天游戏的引导重点,与孩子一起分析并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意见外,还注重引导孩子互相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流行为,以及出现了哪些问题,启发孩子以多种形式共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孩子不用收拾游戏资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参加评价。实践证明,这一评价意义重大。在孩子的情境感还比较强的时候,评价可以帮助孩子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更容易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今天的测评,重点是“有银行存款的客户多吗?”这时,我引导孩子们去看头上戴着花的孩子们,很明显今天银行里“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通过这个测评,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最近游戏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游戏之间的交流意识。这样,我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获取更多关于交流的信息,弥补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点,还可以对孩子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帮助我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交流行为。
角色扮演符合孩子爱玩、爱模仿、爱表达的天性。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孩子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将游戏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在观察周围世界的同时逐渐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他们在想象的动作、情境和互动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