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培养数学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1,在购物中形成数字概念。长期以来,数学学习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老师觉得难教,学者觉得难学,家长觉得难管。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数学训练方法:你有多少钱,去超市买东西,怎么做计划,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如果买冰棍要8块钱,号码是12,单价是多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数学。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培养孩子的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学会计算等等。
2.通过观察事物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意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逐步培养,而数学能力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让孩子认识到身边有很多有趣的数学,养成自觉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事物的习惯,逐渐形成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为数学问题的自觉倾向,养成观察和分析的习惯。
3.在娱乐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条直线”,所以要赢得比赛,就要尽量走直线。在所有的娱乐形式中,都有数学的影子。如果你用数学思维方法娱乐,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关键。
第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思考和理解数学方法。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内容游戏化,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学融入到各种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中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时,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在跳棋、测量手脚、认识形状、比较高度等游戏中,让孩子学习分类、计数、比较、运算等基本的数学能力。
2.兴趣是孩子学好数学的第一位老师。自然界有很多数学问题,家长经常给孩子提供有趣的空间,拓展孩子的数学想象力,会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让孩子说出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大三角形的多少。这个题目告诉孩子,变形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完分数,给孩子一个经典有趣的数学题:一个农民有11匹马。他去世时留下遗嘱:将财产的一半给小儿子,四分之一给小女儿,六分之一给大女儿。这位农民死后,他的孩子们很难分配财产。他们应该怎么做?最后一个邻居从家里牵了一匹马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是怎么解决的吗?对于孩子来说,11不能被6、4、2整除,这就是问题所在。但是,可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想清楚如果加了邻居的马,是否容易把马分开。
3.数学方法的形成是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的核心。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逻辑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的特点。首先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对于公式和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能含糊。其次,要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去思考。每次玩游戏都要善于总结和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解决方法?形成习惯,结合条件不断变化的结论。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考100分,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聪明的大脑。
第三,让孩子在问题中形成创新的数学思维习惯。
1,巧妙设置探索性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我们要给孩子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在实践中,如果能让孩子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孩子也会享受到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培养孩子敢于打破传统,打开孩子的“智慧之门”。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孩子敢于打破生活中的传统思维模式。质疑是思考的开始,质疑是创造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答案更有价值。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和引导促使孩子积极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引导孩子在问题中积极求异,在学习中改变叙事方式,在计算中采用各种算法,在应用问题解决中采用“一题多编码”、“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比较”、“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条件”,不断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火花,培养他们。
第四,让孩子在表达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一种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高级语言,能够简洁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数学交流是孩子必备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阅读和理解数学课本,向他人表达数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成果,包括读、写、说的能力。
1,培养“读懂”数学的能力。让阅读成为数学学习的习惯。古人云:“一本书读一百遍,其意自显。”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以阅读促进思维、说话和学习,才能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通过阅读课本,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之美。
2.重视数学中的“写”的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对于一些错误,可以准备一套错误,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与正确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错误,以便及时改正。提倡写“数学日记”,介绍对数学和数学问题的理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体会。这种“小日记”自然真实,写的是孩子在数学活动结束后最想说的话,因此是激发孩子数学学习情感、引导孩子深刻反思学习、体会数学学习价值的最有效方式。
3.突出数学“说”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是世界上最准确、最简洁的。让孩子用数学语言大胆表达,可以引导孩子探索发现生活中有数学,感觉数学就在身边。让熟悉的环境和亲近的材料帮助孩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点燃他们主动探索和挑战数学问题的欲望。
第五,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行动。”通过孩子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整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样,他们的直觉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1,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符合中国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理念:生活即教育,做中学是真教,做中学是真学。
2.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好奇心的外在表现。老师动手操作或者孩子在课外实践中动手操作,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保持孩子稳定的注意力。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孩子精力高度集中,大脑兴奋,思维敏捷,处于最佳状态。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知识就可以运用自如。
3.让孩子在探索中掌握数学规律。孩子亲自操作的过程,是自己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测、验证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不仅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启发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关注孩子的实践活动,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动眼动耳,还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嘴,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所言,积极探索,体验成功。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启迪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他们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多彩的氛围,提供最大限度的思考、探索和创新空间;引导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索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