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都有哪些化妆术
古代妇女没有今日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的化妆热情。
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里,大致将女子化妆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
敷铅粉,相当于现在的打粉底。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
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甚至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来达到白里透红的效果。
唐代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不过铅粉很干,没有什么黏度,一阵风吹来就会掉一地粉。于是,人们将粉末加进杏膏里,改良成粉膏涂在脸上,不仅可以美白,据说还有遮瑕作用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写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画黛眉,古代女子化妆不画眼妆,但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在唐代,光眉形细数下来就有1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粗圆和细长两种。
早期流行粗圆的“蛾眉”,又叫桂叶眉,像刘嘉玲扮演的武则天,就画着一对立着的椭圆形短小眉毛,有点像表情包里“生气”的样子。
点面靥。画完眉后,再用胭脂在酒窝处点上两点“美人痣”,梨涡浅笑,尤其有种少女的娇俏感。
这种妆叫做“面靥”,是唐朝最受欢迎的妆容之一。不同人画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俏丽,“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有的妩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真可谓一样妆容百样美丽。
贴花钿在唐朝最为盛行。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
看来,古时候的女子为了美也是不顾一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