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月桂花的传说或故事?

桂花的传说来自中国

桂花文化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 .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 .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 等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书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吴刚伐桂”。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一说见自《晋史》。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许多才子争攀折。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魏晋以来,文人诗词咏桂成风,名句佳作颇多。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发感情的。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由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月中种)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天际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所作。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由宋代诗词并佳的朱淑真所作。她运用委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优美的客观事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历代名人赞赏不绝的。例如,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最喜爱桂花,他抗金壮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书斋就命名为《桂斋》,而且亲植桂花以明志。在两首题木犀的《采桑子》中词云:“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长。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净几明窗,褪下残英簌簌黄。”

其后,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时,在祠旁筑了一个读书处,也题名为《桂斋》,以表继承李纲的爱国遗志。

桂花是木犀属(0smanthus)植物中的代表物种,其民间栽培,始于宋代,盛于明初。全世界现已发现32种,我国有27种之多,我国是世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桂花不仅有极高的园林生态价值,而且在开发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汤圆、月饼、桂花茶、饮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炼自然、桂花香精、香水、香皂、香包);药材(桂花、根、桂籽、叶,都可入名贵中药);退耕还林(一些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桂花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使之 价廉物美)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四季桂品种群的品种,在园林方面还是空白)。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繁荣经济,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

月桂的传说源于希腊

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娘对阿波罗冷若冰霜。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在追她时,急忙向父亲呼救。河神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在阿波罗即将追上她时,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阿波罗与达芙妮 宙斯

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儿子叫"阿波罗"

他是一个俊美的男生,他力大无比

是专门掌管太阳的"太阳神"

女儿则是掌管月亮的"月亮女神"

有一天

阿波罗接到父亲的指示去射杀一个妖怪~

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在玩弄一张弓

他就走到孩子的面前说:"你们小孩不可以玩弓"并提起射杀得的妖怪给他看~`~~好说了很多轻蔑的话~

那个小孩就是就是掌管爱的伊烙克

也有人叫他丘比特

丘比特因阿波罗的话十分生气

就说:"你信不信我会用我的箭射中你."

阿波罗当然不相信

于是丘比特对着天空射出了两支特别的箭

第一支箭会使人深深陷入爱河

第二只箭则使人不会对异性动心~~~~~

第一支箭射中了阿波罗

第二只箭射中了河神的女儿,一个名叫达芙妮的美丽少女她是神界中第一大美女

阿波罗一看到达芙妮就深深爱上了她

他对她的爱就像疾病一样无法控制。

他如影随形地跟着达妮芙

不过那名少女崇尚月亮女神,想追随她成为一个永恒的处女,因此对男

性非常排斥,根本不理会阿波罗的追求。

可阿波罗并没有放弃

一天阿波罗在树林里见到了达芙妮

就走过去想向她表白

可是因为丘比特箭的作用

她不停的逃开他~达芙妮越跑越惊慌,因为这一次阿波罗是铁了心肠不让她离开,就在他快要追到的

时候

终于她停住了,因为他被一条大河拦住了~

达芙妮向他前面的大河喊救

:"爸爸你请你张开大口把我吞下去吧."

河神向来疼爱这个美丽的女儿,因此施展河神将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看到了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感到懊悔万分,他轻拥着月桂树向她道歉,并且言明虽然她无法成为自己的妻子,但他对她的爱慕永远不变,他要用她的木材做他的

竖琴,用她的花朵装饰他的弓箭,让她永远青春永驻,不必担心衰老。

后来取下月桂枝编织成桂冠,赐给一切有成就的人,这就是“桂冠”的由来。文字

丹芙妮是位妩媚动人的仙女。有一天当她兴高采烈地在林中游玩时,她发现太阳神阿波罗用异常惊奇与羡慕的目光盯着自己。光芒四射的太阳使她害怕得飞跑起来。热切的太阳神紧随其后,竭力叫喊让她止步。她的美丽与优雅触发了他的激情。他惟恐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面。快步如飞的仙女拚命地奔跑,但情绪激昂的阿波罗紧追不放。她越过旷野,穿过人迹罕至的树林,但追赶的脚步声愈加逼近。他一边追赶,一边恳求心爱的仙女放慢脚步。他害怕仙女在石道上跌倒会擦破她那闪耀的皮肤。但奔逃的仙女根本不顾及这些。她甚至没朝身后瞥了一眼,最终她气喘吁吁地向她的父亲(河神)求救。她的恳求马上得到了回答。她很快发现自己如胶似漆地紧附地面。接着,妖嫩的皮肤上长出一层松软的树皮,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太阳神唉声叹气地拥抱着树干,树干缩细了。为了表示他对仙女未泯的爱情,他将月桂树作为他最喜爱的树种,并决定将它作为一种对荣誉与威望的奖励,把它授予那些永恒的诗人和流芳百世的诗。因此最杰出的诗人总希望获得桂冠诗人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