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败后诸葛亮为何提起法正?法正若能让刘备放弃伐吴吗?

法正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加入,才奠定了刘备蜀汉的基业。法正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和张松、孟达交好。他们这些人都是有才干而不得志的人。在刘璋的手下,他们感到没有出头之日,不能满足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所以思得明主。

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把目标放在了曹操的身上。张松在出使曹操的时候,就带着西川的地图,想把西川献给曹操。可是,曹操和张松三观不和,所以曹操根本就没有理会张松。张松见情势不对,便怏怏而归。谁知道在回西川的路上,张松受到了刘备的款待。张松对曹操和刘备做了比较,最后选择刘备作为将来的主公。

在张松的带领下,法正和孟达也投奔了刘备。法正和孟达各率领两千人马,奉刘璋的命令来迎接刘备入川。刘备让孟达率领全部人马留在宜都,帮关羽守卫荆州。法正则随同刘备一起入川,开始了他在刘备手下效力的生涯。

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法正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忠诚和才能逐渐获得了刘备的认可。法正以奇谋妙策见长,这大大弥补了刘备集团的短板。刘备在长期的征战中,有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文武群臣,也有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军队,可是,就是没有可以出谋划策的奇能之士。后来虽然有诸葛亮和庞统,可是他们虽然各有所长,但在战场指挥上却还是有所欠缺的。

诸葛亮是以政务见长,他如同刘邦手下的萧何与张良的综合。诸葛亮既能够管好政务,能够筹措钱粮,组织训练军队。在战略谋划上和外交上,他都起到了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蜀汉政权一建立,诸葛亮就被刘备立为文臣之首。

而庞统则是处理军事事务的好手,他看到荆州的情况,劝刘备早做准备,去夺取西川。不过,在奇谋妙策上,庞统是也有欠缺的。在刘璋来会见刘备的时候,庞统就要求刘备擒拿刘璋,夺取西川。这种不计后果的计策,当然被刘备拒绝。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庞统一个本该坐镇指挥的谋士,居然在前线中箭而死,这都显示了庞统的缺陷。因此,在《三国志》中,把庞统比做荀彧这样的人,是有道理的。

在庞统去世后,法正逐渐替代了他的位置,并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到后来,以至于刘备出兵打仗必然要带着法正。在刘备一生中打得最好的一仗,也是刘备最大的一场胜仗,争夺汉中的战役里,法正更是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才能。

法正首先劝说刘备夺取汉中,然后在定军山一战中,又是法正出谋划策,采取反客为主的战略,迫使夏侯渊出战。在战斗中,黄忠阵斩夏侯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战后,曹操问是谁为刘备出的主意,在得知是法正后,曹操酸溜溜的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这种计谋,肯定是有人给他出的主意。还感慨的说,我收罗天才人才,怎么把法正给遗漏了。曹操也不问问当年是如何对待张松的。如果当年曹操容纳了张松,法正不早就成为曹操的手下了吗?

由于法正对刘备是事业居功至伟,而且刘备也十分的信任喜爱法正,所以在蜀汉政权中,法正的地位很高。法正这个人品德不是很好,他得志后,对过去的得罪他的人睚眦必报。有人报告给诸葛亮,诸葛亮说,?(刘备在公安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法正的功绩、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又想起了法正,他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呢?这句话包含着以下的这些含义:

一是法正深得刘备的信任,他的劝说刘备肯定会听。我们从上面法正的生平可以知道,法正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而且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好。在法正病死的时候,刘备为之痛哭流涕。在刘备生前,法正也是唯一一个得到刘备政权谥号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法正倚靠之深。

而法正是不同意出兵东吴的人。在他劝说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就把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步骤告诉了刘备。那就是?〔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这个战略的目的就是,让刘备集中主力向北方的雍凉发展。刘备也为之做了相应的准备。不但将马超放在北方,还将主力机动兵团张飞也放在北方,待命北伐。

在关羽和他的荆州损失之后,曹丕又篡汉自立,这个时候刘备有东吴和曹魏两个战略方向需要选择。诸葛亮、赵云、黄权等人都不同意出兵讨伐东吴。可是,由于他们在刘备的心目中不是奇谋之士,难以起到作用。

如果是法正来说,那就完全不同了。法正为了北伐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案。而且在刘备那里,两人本来就已经达成过预案,如果照着实施就能够取得战果。凭着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和他的才干,刘备会采纳法正的意见的。

可是,由于法正已死,刘备对北伐的方案失去了信心。没有了法正的奇谋,再加上对北方战场的不熟悉,北伐的难度立刻超过了伐吴,这使得刘备心中战争的天平很快就向伐吴倾斜。最终,刘备没有听取诸葛亮、赵云、黄权他们的建议,发动了夷陵之战。

第二个含义是对法正的才能的惋惜。我们知道,刘备在漫长的战争生涯中,基本都是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在指挥战斗。虽然他有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的战绩,可是遇到曹操是屡战屡败。这就是因为他的战场谋划有欠缺。法正的加入,弥补了刘备的短板,使得刘备在战场上得心应手,屡战屡胜。在史书上把法正比作曹操阵营中的郭嘉是比较恰当的。

在夷陵之战中,如果法正在的话,法正会用他的才干,为刘备出谋划策,打破僵局。在定军山之战中,法正就是面对夏侯渊死命凭险对峙的情况下,采取迂回穿插的战术打败了敌人。如果在夷陵之战中,法正采取类似的战术,水陆并进,陆逊是难以阻挡的。

就算是蜀汉军队打不破陆逊的防守,法正也会随机应变,想办法摆脱对峙的困境。绝不可能让蜀军出现连营几百里,被陆逊火攻打败的错误。这样,即便是蜀军无法取胜,再不济也可以全军撤回。

所以诸葛亮才会说,如果法正在的话,即便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话,如果法正在的话,刘备就算是不能取胜,也不会被打得大败。

可惜,天不假年,法正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才四十五岁。如果法正不死的话,三国的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