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游戏,新圣魔大战的题材是从什么典故里面出来的么?应该不是凭空想想的吧?

显然,《新圣魔大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视为古装版的《银河英雄传说》,但除银英外,我们还是可以在《新圣魔大战》中找到其他一些历史的投影。下面我们将具体进行分析。

鲁谢拉和因裘拉的慢性战争:

当然了,这很自然的令人联想到《银英传》中自由行星同盟和银河帝国的对抗。不过在考虑到这场漫长的战争是以宗教战争的名义进行的,因此也可以和欧洲中世纪以“宗教革命”之名进行的漫长而复杂的战争挂上关系。

自12世纪,由于天主教廷的日益腐化,欧洲开始大规模的异端浪潮、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以人口不足3000的小城阿尔比为据点的阿尔比派首先打出了“纯洁教会”的大旗,该派别很快就被当时的教皇宣布为异端,自然了,是“邪恶的魔鬼的信徒”。于是在教皇的号召下,十字军集结完毕,并对阿尔比发动了圣战。当然了,阿尔比一瞬间就沦陷了,但阿尔比派的信徒们有不少成功的逃脱了出来,他们进入了山区继续着和教廷的斗争,在日后的宗教革命运动中再度活跃。

民间对天主教庭的不满早就如同地下水那样的流动着,绝对不是通过一两次“圣战”就可以解决的。继阿尔比派之后,纯洁派、华尔多派、罗拉德派、威克利夫派等异端一个接一个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终于在西元1517年以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而达到了高潮。

在马丁·路德的影响下,以针对天主教为号召,西元1419年胡斯战争在中欧爆发。虽然在名义上是宗教战争,但后世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其目的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反对外来侵略。战争持续了25年,教廷组织的5次十字军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1434年的里旁战役中起义者到底打了败仗。此后虽然其余部还坚持斗争了几年,但那不过是一些余波了。

类似的战争战争还有从1562年爆发的胡格诺战争。这是发生在法国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之间的内战。胡格诺派属于新教教派的加尔文宗,虽然其成分很复杂,但一般认为其主流是反对封建等级,要求保持城市自治的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因此和圣魔大战惊人的相似。

战争一直持续到1598年《南特赦令》的颁布。一方面天主教成为了法国的国教,另一方面胡格诺派也得到了信仰的自由,战争遂结束。

当然了,在宗教的旗帜下除了理念外还有国家利益。“他们是恶魔的信徒,对他们发动神圣的圣战吧!”以这样的旗号,欧洲国家从西元1095年开始对伊斯兰世界发动了著名的十字军远征,主要的十字军东征进行了8次,最后以十字军的最终失败而告终。此外,西班牙对英国的远征、英国内战……欧洲中世纪的所有主要战争几乎都有宗教的影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战争,再以神圣的大义之名把自己的立场合理化为“正义使者”,把对方斥为“邪恶分子”。这样的行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不少,大概以后也还会有吧。

如果我们把鲁谢拉和因裘拉的慢性战争上升到“民主VS专制”的高度,那么我们还可以把西元前431年到前404年希腊的波勒奔尼撒战争也考虑进来。民主制度的雅典和寡头统治的斯巴达间彼此攻伐,在战争中所谓“民主”的雅典,也犯下了如焚烧城市、大屠杀、勒索同盟城邦,把战俘和市民卖为奴隶等野蛮的罪行(日后二战中盟军的行为也高尚不到哪里),也可以说是对圣魔大战第11章中鲁谢拉军对边境地带的村庄进行大屠杀的一个注解。

以结婚为目的的女性山贼

露娜儿和修伊间的情感戏可以说是《圣魔大战》中最为引人发笑的部分。像露娜儿这种"为了结婚而成为山贼头领"的豪放女性虽然可以说是很令人惊奇的存在,,但在历史上(至少是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也不是完全没有先例.

这方面最著名的人物大概要数在《杨家将演义》中登场的穆桂英了吧.虽然在正史上不见其记述,但却是无人不知的中国女英雄的代表,是只要一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将军,就一定会登场的超级女英雄。她原本是山贼的头领,在俘获了美少年杨宗保后就逼迫他娶自己为妻,而后便成了杨家将中最有力的人物之一。在小说中还有其因为宗保被关押而领兵和杨六郎对战的描写,实在是个性很突出的人物。

2005-10-5 06:33 回复

修伊·艾尔萨德

0位粉丝

2楼

杨家在这方面似乎有遗传性,到了宗保之子杨文广的时候,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不过这次为了嫁给杨文广而努力的女性山贼头目的数目达到了三人之多,如果套用《杨家将演义》中杨文广的台词,就是“冤家如此之多”。和他的父亲一样,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的杨文广三次被擒,于是和三个女性山贼喜结良缘。自然了,这三位后来也全部加入了杨门女将的阵营。

类似的人物还有明朝末年的红娘子,虽然她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但在《明史·李自成传》中的确是有她的记载。原文是"会绳妓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翻译过来就是本来是杂技演员的红娘子造反后,看上了李信(也就是著名的李岩李公子),于是把他劫上山,强迫他和自己结婚。

放不下举人架子的李公子实在是无法接受和一个女山贼结婚的现实,他设法逃回了县城,结果立刻被官方逮捕,而红娘子又率领军队攻破县城把他救了出来,二人率部投奔了李自成。实在是非常具有超现实浪漫主义戏剧性的事情。

在田中芳树的《亚尔斯兰战记》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盗贼团轴德族领袖的女性继承人亚尔佛莉多爱上了帕而斯军师(也是《亚尔斯兰战记》中的头号智将)那尔撒司,此后就一直缠着要嫁给他,可以说是《亚尔斯兰战记》最为轻松的部分。

修伊对教都的奇袭

随着魔道骑兵团的大规模使用,使得鲁谢拉正面战场的战线崩溃,其首都暴露于因裘拉军面前。为了挽救危局,修伊率领第七战队自海上出发,于因裘拉南部地区登陆后向教都发动突袭战,如果该计划成功,即使大公国首都德隆城被克,其结果也是双方互换首都,局势必然大乱;如果尤西斯率部回防,则德隆城危机解除。遗憾的是棋着一高的教皇早有防备,他任命夏穆徽为教都防卫司令官,成功的击退了修伊的攻击,而尤西斯也在同时拿下了德隆,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圣魔大战

在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史实,那就是美国南北战争末期南方邦联军司令官罗伯特·李将军所制定的对华盛顿发动奇袭的作战。当时北方联邦军司令格兰特兵分两路自阿拉巴契亚山脉东西两侧攻击南方的新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亚特兰大的失守和彼得斯堡的被围,南方邦联军陷入了全面的危机,其首府李士满随时有沦陷的危险。于是李将军把目光投向了华盛顿,他决定冒险从有限的兵力中抽调精锐部队突袭华盛顿,达到围魏救赵或互换首都的目的。于是两万邦联军的精锐凭借蓝岭山脉的掩护,穿过谢南多亚河谷,在西元1964年7月初猛然出现在华盛顿城下。

由未经训练的新兵和刚从医院里出来的伤兵七拼八凑的组成了为数两万的首都防卫队,他们拼死奋战,勉强维持着战线。7月12日,联邦军两个陆军师的援军自海上赶来增援首都,7月14日邦联军的奇袭队撤退,在几个月后这只部队被消灭。西元1865年4月9日南方邦联军宣布投降,南北战争结束。

雷恩河会战

雷恩河会战可以说是《圣魔大战》中鲁谢拉和因裘拉的主力决战,决定了整个战争的最终命运。尤西斯计划兵分三路包围逆袭而来的嘉亚克,但却陷入了被各个击破的不利境地。不过最后因裘拉军还是由于修伊的活跃而转败为胜,嘉亚克也在这次战役中死亡。

这次战役流程的前半部分和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亚斯提会战惊人的相似。同盟军以四万舰的优势兵力兵分三路企图将由莱茵哈特率领的两万舰的帝国军加以围歼,但莱茵哈特出人意料的在劣势兵力下主动出击,反而将同盟军各个击破,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在历史上这种各个击破的内线作战成功战例有很多,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皇会战”。

西元1805年12月2日,也就是拿破伦(据说他也是《银英传》中莱茵哈特的原型之一)加冕为法兰西皇帝一周年的日子,法军和俄奥联军在维也纳北部的奥里斯特茨爆发了大会战。兵力占优势的优势联军同样也是兵分三路向法军汹涌而来。拿破伦敏锐的发现了联军兵力分散的破绽,他果断的发挥法军内线作战的优势,将联军逐个击破。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联军全线崩溃,一万五千人死伤,两万多人被俘,拿破伦获得了正如字面意义那样的巨大的胜利。

2005-10-5 06:33 回复

修伊·艾尔萨德

0位粉丝

3楼

类似的历史剧本在中国也多次上演,其中比较著名的明朝末年的萨尔浒会战。

西元1619年,明朝政府以杨镐为指挥官,兵分四路向后金政权发动了进攻。努尔哈赤采用了“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集中八旗军主力六万人首先在萨尔浒消灭了由杜松率领的明军主力三万人,而后又回军消灭了马林等另外两路明军,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此后,明朝在东北地区被迫转入了防御。(未完)

至于女强男弱的情况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很少见的 除了穆桂英

之外 了不起就是樊梨花和一部镜花园 但在日本动画的剧情却常出现

但却都有一个公式 平常都是女性出头 但到了最后关头的关键时刻

男性主要角色还是会以救世主的情况出面解救大家

至于奇袭首都的战略 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 不只美国的南北战争 而日本人

会研究南北战争的可能也很少 个人是认为可能是从罗马史和田中芳树的作品

获得灵感 迦太基的汉尼拔率领孤军横扫意大利半岛 可惜最后失败 拜占庭皇帝

希拉克略在己方首都被围的情况下 率军深入波斯后方则获得成功 逼使波斯谈和 田中芳树则佩服陈庆之 他率步骑七千就可以历经数十战 打破北魏的首都

奔流就是古装版银英 陈庆之就是古装版杨威利

要塞攻防战:

位于大陆中央位置的波鲁多雷多要塞除要塞本身的城壁外,由于装备了威力巨大的要塞炮艾拉尔炮而成了因裘拉教国的噩梦。其要塞炮一次轰击就可以击垮一个战队。不过在修伊巧妙的谋略下还是被因裘拉攻克了。

就“装备着威力超乎想象的要塞炮的巨型要塞”而言,圣魔大战中的这个情节自然让人联想起了《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超级要塞依谢尔伦。

“在帝国军舰队的前列,受到伊谢尔伦要塞主炮直接击中的百余艘战舰在一瞬间消失了。过度的高温、高浓度的能量,使得它们连爆炸的时间也没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都一并蒸发了之后,只剩下完完全全的虚无。”这段描写稍微改换一下就可以作为描述艾拉尔炮发射的场面,事实上遭受其直接轰击的赛莉亚的确是一瞬间就死亡,而其遗物也只剩下佩剑了。

修伊的应对方法之一是把敌军自要塞吸引而出,设法使两军进行混战,以此令要塞炮无力化。类似的谋略在《银河英雄传说外传》中亦出现,那就是第5次依谢尔伦攻防战。同盟军采取了同样的战术,但由于要塞的防护力过高还是未能成功,就这点而言修伊实在是幸运的很……(我一直不明白他是怎么打开波鲁多雷多要塞大门的)。

众所周知,在火药传过去前,欧洲的城堡没有一个是通过正面强攻而沦陷的。如果中世纪的某位将领计划攻陷一个城堡,那么他必须要通过长期围困、收买叛徒等谋略才行(在谢司战争中,由不到100名士兵防御的城堡成功的抵挡了数千名起义军的围攻)。西方要塞攻略战的第一个采用谋略的成功典范大概就是特洛伊攻防战了吧。

一般认为城堡时代的结束是因为火药的出现,厚重的城壁在火药的轰击下显得不堪一击(这方面的著名战例有伊斯坦堡被奥斯曼帝国攻克)。在游戏中承担类似历史使命的是经过改良的魔道炮。由于魔道炮的小型化使得战场上出现了类似义和团战争中大刀长矛对抗长枪大炮的场面,鲁谢拉也终于不可逆转的走上了败北之路。

高深莫测的教皇

因裘拉的教皇就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是游戏中最为智慧的人物,给人以“大家都在其巨掌上舞蹈”的可怕感觉。这个对现实失望,计划通过提拔新人来完成教国的社会变革的人物原型是《银河英雄传说》中银河帝国皇帝佛里德里系4世以及《铁达尼亚》中的铁达尼亚番王亚术曼。

在历史上这种理想化的大智若愚的典型不是很多,但在其他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则不少,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是历史剧《罗马帝国的灭亡》中罗马帝国的末代恺撒罗莫落斯。

抛开历史上真实的罗莫落斯不谈,在这个剧本中,面对蛮族入侵而无所作为的罗莫落斯事实上是以更高层次的历史智慧来看待罗马的灭亡的。“罗马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我就算是努力的延长了他的寿命,其实也不过是在做蠢事而已。因此,还是让罗马帝国辉煌的毁灭好了!”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到了极点的态度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其可行性实在是很差,因而在历史上真的根据该理念来行事的实在是少而又少,充其量也不过是像山本五十六那样的发发牢骚,或者是像汪精卫那样为自己的叛变行为辩解的借口而已。

苟延残喘和辉煌毁灭么~?

似乎任何时代生存的人们都具有莫大的求生求存的欲望,而陷入失败主义的绝望者一般也不会认为自己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认为那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致,比如说神意了,命运了之类~

到底只有活人才能讲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