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用问题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要经历的。这是什么?为什么?体验。

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尽量引导孩子寻找证据,提出假设,进行检验。

即使孩子没有问题,也可以主动提问,激发思维。

比如一个家长的女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什么东西都在掉?

当然,孩子的妈妈可以直接告诉她:那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但“地球的吸引力”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

聪明的妈妈反过来问她:不会,有不倒的东西,比如地球。

这个小女孩知道一些天文学知识。她说,对,地球不倒。

妈妈又问:地球是怎么运动的?

小女孩说:地球绕着太阳转。

小女孩妈妈说:答案太对了。东西掉下来,和地球绕着太阳转是一个道理。你知道为什么吗?

就这样,引起了她的兴趣。然后,我会给她详细解释原理。如果我一开始就说“万有引力”,她还是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一切都在下降。

少给孩子“结构性”的建议。

促进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单纯靠成人的讲解和儿童的机械记忆就能实现的。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知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方法。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启发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比如父母给孩子买了教育书籍后,不要直接引导,而是先引导孩子去阅读和思考,这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数学思维训练中有很多游戏需要孩子通过思维和推理(图形推理、数量推理和数值推理)来挑战,5-6岁的孩子最喜欢。

还要注意避免给孩子一些结构性的建议。

什么是结构性建议?

例如:

拿到模型火车,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却不给孩子机会把火车拆开看看里面的零件。

另一个例子是:

让孩子做数学题时,直接要求他们应用公式,以最快的速度算出答案,却不允许他们花时间去思考另一种解题方法。

此外,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多家长会用安慰或鼓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比如“没关系,你想想,你肯定能行的,你已经很棒了。”但是,孩子会觉得自己想不出来了,会质疑:我已经很棒了,还是做不出来。

这种沟通效率很低,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仅仅是让他们更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比如绘画),更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

它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例如:

“如果大象生活在水里会怎么样?”

“你能想到能在天上飞的东西/能飞的白色的东西是什么?”

抛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和他一起寻找不同的答案,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明白,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是用我们所知道的来限制他们的认知。

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抓住机会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要随意以对错来评判孩子。

当孩子把一只鸵鸟画向天空,或者用非常规的方式玩玩具时,不要批评地说“你做错了”,而要用欣赏的语气说“你真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