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信息流,效果如何?

目标人群需求分析:这里要明确信息流广告的特点,以及如何转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你去大型超市购物,很少会在超市刚买完预定要买的东西就结账。你总会被货架上的其他东西吸引,产生购买欲望。我一般喜欢把额外购买之外的东西称为感性消费。广告在信息流上的转化其实也是为了让消费者在阅读新闻视频等信息时关注你的产品,从而进行感性消费。那么在做目标群体分析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我的产品(服务)为用户解决了什么样的痛点?为什么用户会关注我的产品(服务)?我的产品(服务)最适合在什么场景下应用?根据解决方案,我的产品(服务)是用户的首选?用户对人群的画像是怎样的?什么样的角色声音容易被用户接受?这六个问题每一个都会是一个大题目,需要你有一个好的运营策划或者文案。通过这六个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和调查。而不是围绕自己的产品属性进行推广。(当然,除非你是普通商品,比如衣服裤子),用场景打动用户,用切身利益的连接刺激用户关注你的产品(服务)。

广告图片的设计:接下来,设置信息流广告的创意图片。信息流广告一般分为三小图和大图两种风格。具体的图像规格取决于信道的要求。每个频道不一样,展览的地点也不一样。总的来说,三小图的点击率高于大图。在选材上,需要和题目保持一致,具体图片上的信息和文案差不多可以在第一部作品完成后定型。

登陆页面的逻辑顺序:创意定义后,要考虑通过创意进入的人的转化。说到这里,我们来说说广告主投放信息流广告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PP下载(多为游戏)报名活动(主要为H5展示)、线上支付购买(主要针对客单价400以下的客户,一般提供货到付款)、线下购买(主要为服务)。除了APP下载,其他三个都需要在登陆页体现足够的逻辑。毕竟用户的访问时间越长,一般来说,在设置逻辑上,以线上支付购买为例,我的排序顺序是:用户痛点场景描述。(引起* * *声)造成的麻烦,造成的后果。(担心的心态)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品牌背书(用户需求)。(增信)风险评估和竞争产品对比(释疑)第三方评估。(* * * *性心理)在整个阶段,要根据页面的设计适当增加转换按钮,避免用户查找的不便,也要注意转换入口过于频繁会引起用户的反感。

信息流广告后台的设置现在主流的信息流广告平台,如今日头条、智汇推送、新浪付逸等,后台也差不多。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把筛选条件展示给你的观众。那么之前的用户画像就派上用场了。主要维度如下:年龄选择、性别选择、兴趣爱好选择、栏目选择、手机系统选择,尤其是IOS和Android,最好单独测试。不要选择在同一个广告类型下,同时投放。因为在实测中发现,虽然IOS的流量没有Android高,但是ROI却高很多。

普及数据追踪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后,还没到坐享其成的阶段。真正让运营商保持清醒的时候才刚刚开始。选择一个我认为合适的统计工具。我以前做过搜索。一般我还是选择百度统计来追踪转化,通过事件转化的标准来记录每一个付费的环节。然后通过热图的查看,就可以知道原来的转换按钮是否能达到相应的目的。具体的数据分析这里就不进行了。

测试A/B创意方案没有简单的方法,因为只有真实的用户和真实的数据反馈才是不断修正前进方向的方法。互联网潮流瞬息万变,更不要说对热点事件的借用了。而且产品的痛点和场景也不是唯一的。同样的设定,两套思路,需要时间来检验。

最后通过信息流数据的推广进一步完善用户画像,然后不断优化测试实际效果。以上是我对广告信息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