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零起点”招生,我们该怎么办?
-来自一线语文老师的求职告白?
子长县岫岩小学薛瑞
教育部明确提倡小学生零起点。所谓“零起点”招生,是指学生入学前没有在幼儿园接受过小学课程,没有参加过校外补习,进入小学后从零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早在2013,教育部就对“零起点”招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政府多次发文禁止幼儿园成为小学,但近年来,学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学习小学知识的趋势越来越猛。几乎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在努力超越别人。殊不知,因为“抢着跑”,我们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进入小学后不同起点的学习情况。那么,面对“零起点”招生,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从幼儿园、家长、小学各方都有责任。面对“零起点”教学,我们都有责任去反思和改革,从而实现真正的“零起点”招生。一、纠正“零起点录取”的概念≦“零起点备考”。
早在一个世纪前,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就指出,儿童在0-3岁形成自己的人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陈美玲女士在育儿经验中也表示,3-8岁是继0-3岁大脑过程发育之后,儿童的又一个关键期。如果把“零起点入学”简单理解为“零准备入学”,那么,无论学前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都将倒退整整一个世纪!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坚信教育部指出的方向是正确的。初一毫无疑问,一定要坚信教育部指出的方向是正确的。新生“零起点”招生,主要是为了遏制幼儿园的孩子盲目学英语、学拼音、写字等,拒绝接受我国传统小学课程中的写字、拼音、数学等课程的现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要求小学对新生实行新的“零起点”教学规定,严格按照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当然,“零起点”招生也有利于避免民办幼儿园因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导致的幼教不规范现象。
但问题是,从幼儿园到家长再到小学,在“从零开始”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断层现象。在这样的观念下,幼儿园如果认识不够,会让孩子带着乐趣毕业吗?玩书没有错,但是玩幼教是有目标的。在玩耍的过程中,促进了孩子的专注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如果只是随便玩玩,那么三年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来说真的是一张白纸。在“从零开始”的大背景下,父母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在“从零开始”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在一个极端,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选择幼儿园,看是否教授知识。如果只是玩玩的话,那么部分家长宁愿放弃师资优质的公立幼儿园,选择师资相对薄弱的私立幼儿园。或者利用周末带孩子“跑步”,一个周末,让宝宝来回去课外辅导机构,拼音、识字、心算、英语,目的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幼儿园被“绑架”了,迎合“上帝”很重要。另一个极端,既然国家提倡“零起点”入学,那好吧,玩吧,玩到幼儿园毕业,开开心心上小学。不知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没有了什么习惯,比如说听,注意力,与人相处...于是就成了真正的零起点。小学和幼儿园是有区别的。进入小学后,对于智力上的错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行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初级代码中有明确的定义。但是,面对老师的提醒,孩子从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直接过渡到小学新环境存在心理落差,直接导致一些问题孩子的出现。再说小学教育。国家在倡导“零起点入学”,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作业。但是,哪个一年级老师敢不布置作业。当然,我个人认为,少量多形式的作业,实际上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孩子们没有任何课外任务回家会做什么?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可能把孩子交给手机和游戏?一年级学生每天下午回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写作,温故而知新;练习,一个一个写规范;说,给爸妈讲个小故事;读起来和大人一起读似乎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学校的教学评估,“零起点”的学生没有耐心,没有专注作业、面对试卷思考的习惯。甚至老师在看题目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听,没有素养,以至于不仅家长,老师都被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把概念说对了,“从零开始”不是“从零准备”。在这条路上,幼儿园、家长、学校还是需要不懈努力的。面对“零起点”招生,幼儿教育质量必须更高。3-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又一关键时期。-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又一关键时期,也是儿童习惯形成的主要年龄。当然,幼儿园的孩子以玩为主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师必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提高孩子的认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大班之后,在玩的过程中,需要穿插游戏识字活动,为上小学做适当的准备;在绘画活动中,教会孩子握笔的基本要求并不冲突。问题是,在“零起点”招生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误解了“零起点招生”的概念,如果学前教育存在放任自流的游戏,那么就有太多隐藏的东西是孩子所缺乏的。从小学到中学,从初中到高中,现在专家普遍提倡学习段的整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宝宝小的时候,就会有过错。幼儿园大班额的隐性问题比小学更可怕,因为面对班里孩子的分配,老师几乎不可能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普遍感觉升小学的孩子习惯越来越差的原因。今年,新的一年级学生被教授如何听老师讲课整整两周,这最终是不理想的,因为在进入小学之前。面对“零起点”入学,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家长不要因为工作忙或者不懂教育,就轻易把孩子的教育交给课外辅导机构。无论花多少钱,课外机构都不可能培养出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面对“从零开始”,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传授靠老师,习惯养成靠自己。通过十年接手和陪伴三个一年级学生,我发现孩子的入学和0-6岁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最近刚看完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更加坚定了这种认识。?一个世纪前,阿德勒在其著作中提出,儿童入学新环境测验是检验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一个一年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直接体现了0-6岁孩子的家庭教育。然后,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孩子在3岁时就应该开始准备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他不应该害怕陌生人。这是最基本的与人相处的锻炼,游戏中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包括与人相处自信心的建立。孩子性格的形成是上学的一种准备。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起点,那么孩子会比同龄的孩子慢。心理学上所谓的人格,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阿德勒还明确表示,家庭阅读,“父母不仅有责任为孩子提供阅读、写作和算术方面的教育,而且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包括对童话中特殊角色的正确引导,如“毒苹果”、“继母”、“坏皇后”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角色。看来不能让孩子“从头开始”。为什么班里有的孩子反应慢,老师一句话的反应就是笨?确实班里有些孩子反应比较慢,老师一句话的反应很蠢。真正智商相差很大的孩子很少,大多是因为这类孩子在学前阶段属于“放任型”。作为家长,一定要清楚,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懂得很多,用绳子把孩子绑起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通过书本和网络的影响,如果周围的孩子都在接受科学的家庭教育,而自己的孩子还放任自流,那么孩子。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卑感,自卑是孩子不断追求优越的动力。这些孩子进入学校,一旦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会寻求另一种“优越感”,打人、不卫生、迟到、涂鸦...这就成了我们通常认为的问题学生。曹保果是今年的一年级新生。这是一个内向倔强的孩子,喜欢到处乱涂乱画,喜欢“摸”孩子,喜欢玩的时候带着削好的铅笔,喜欢下课铃响后继续在校园里溜达。如果是以前,我会在和父母联系的时候告诉他们,加强习惯养成。你孩子的习惯很不好!但是这一次,我在思考的是,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果果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而且几乎无处不在!阿德勒认为,学校可以揭露家庭教育中的错误。通过了解这个观点,我隐约感觉到,也大致猜测到,这个孩子,也许在面对新环境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控制能力,一时还适应不了,从原来家庭的各种宠物到学校的集体环境,自我感觉的差距太大了。这就是人格的统一,他的一系列问题行为都有统一的动机。班上的孩子善于表达,有文化,思维敏捷,自信而大胆...孩子可能得不到更多的认同,所以他们在寻找另一种关注:比如和其他孩子相处时的胜利感,比如拿着铅笔在校园里走来走去让老师更加关注...那么,为什么呢?我联系了曹保果的母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为什么?在联系了曹保果的母亲,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后,我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推测,在一个被爷爷奶奶娇惯和庇护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习惯养成积累的问题突然暴露在学校教育的集体环境中。阿德勒对家庭教育给出了明确的建议:不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放在爷爷奶奶身上。这也是入学前的准备。如果作为父母,我们不知道那么多,那么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会受到伤害,最终,我们自己也会伤痕累累。作为父母,在第一次踏入婚姻殿堂的时候,就应该一步一步做好规划。在这个信息便捷的时代,成为一个懂得科学管理的好家长并不难。没有愚蠢的父母,只有懒惰的父母。其实我们很难分辨基因和家庭环境哪个影响更大。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超越天赋和智商的是孩子的好习惯,这是魏志远老师最近听到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好的习惯必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也是入学前的准备。家庭教育一定不能缺席。面对“从零开始”,小学教育慢了下来。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然而作为一个一年级的老师,我们自问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然而作为一个一年级的老师,我们自问,我们能慢下来吗?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按照课程的要求来进行的,但是在大环境下,哪个老师会愿意落后呢?哪个老师不在“有序”的教学进度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或应试能力?因为我们有一个教学测试,测试的不是单词怎么写,课文怎么朗读,口语交际怎么样,而是如何展开单词,把单词连成句子,简单的阅读理解,看图写句子。这些题不难,但是叫豆的小家伙看不懂题。在教学考试期间,大部分学校要交换老师监考。然后,小的就变成了放飞的风筝。监考老师阅卷,是“零起点”。老师不听题,老师看完一塌糊涂。于是我迷迷糊糊的做完了试卷。考完试,老师和家长对着试卷叹气。怎么会这样?一个有事业心的老师怎么能容忍学生这样的回报呢?然后,一种能力的培养就开始了。课本上的拼音教学任务完成后,培养学生自己看题,教会他们知道不同的题有自己的方法。教师作为世界上最光荣的职业,深知教书育人的责任,所以做出各种努力。理想的教学大概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追求。坚持教学理想的过思教学,大概是不存在的,是一种追求。在坚持教学理想的过程中,我觉得有点不甘心:每一节写作课,我们都要教那个他们叫豆子的定期写作;每节课外阅读课,都要带领小家伙们尝试穿梭在课外书和绘本的世界里;每天下午减少作业量,腾出时间让孩子和大人一起看书。一开始,家长读的是儿童听力。学习拼音后,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直在摸索课外书和阅读。每个周末给孩子带一部电影,让小宝宝们进入经典电影时间,布置10到15分钟的作业...这样的坚持,半年很快就结束了。然而,时间是不够的。期末了,试卷答题能力可以从哪里培养?动手写作教学,一个写作班,80多个孩子,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可能只会写两三个字。有时候我不禁感叹,如果不在一二年级进行常规的教学测试,或者在二年级期末进行一次班级衔接的教学评估,老师们会看得更远吗?知道一二年级的知识并不难。对于学生来说,难就难在作业有太多的障碍,有太多的单词不认识,不会写。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去了,阅读能力上去了,阅读量上去了,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感,是不是就解决了?在南方,在台湾省,有一、二年级不考试的学校。教学进度结束后,孩子会愉快地进入整本书的阅读时间,所以期末不是紧张的时间,而是孩子最期待、最美好的时间。总之,综上所述,孩子的大脑并不是我们盛放知识的容器,盲目学习知识的孩子往往得不偿失。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更重要,因为正是这个阶段,人的一生最需要父母。如果家长知道这些,就不会绑架幼儿园,就会知道哪个幼儿园好,选择幼儿园。当幼儿园能够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不被一些不理智的家长绑架,就会逐渐影响到更多的家长。然后,小学不适应就从零开始教。反过来,小学真的是从零开始教,幼儿园就不需要当小学了。校外培训机构可以提供自己独特的课程,认清年龄段,科学办学,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帮助。所以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好,放到一个正确的链条上。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适当的位置,放在正确的链条上。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正确认识“零起点”招生,从细节出发,坚持平凡,从细节出发,敬畏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的人格,让“零起点”招生体现真正的教育价值,培养支撑民族脊梁的人才!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