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要注意低年级口语作文到低年级书面作文的过渡。现实中,很多老师不断告诉学生:“初三要写作文,一定要好好学习!”但这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我们老师总是“心比天高”。从一开始,他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吹毛求疵,一味责骂,使学生害怕老师,对作文失去兴趣。所以说这是过分,这一点很重要。要积极创造条件,保持对作文的兴趣,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放慢斜率,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导入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
1.基于故事的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一上作文课就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我所听到的大致内容写下来,然后老师讲一个小故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开心地笑着,然后让几个学生重复一遍,最后分开写,这样大家都觉得比较舒服。批改时,只要故事完整,错别字不多,就会给学生评“优秀”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主动导入。老师根据初三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特点,先选取大家都会做的小制作、小实验、小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讨论,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让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有东西可写,效果不错。
3.情境导入。就是给学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前,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形、声、色感和新颖直观的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视频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记录一些好的词、句、段,既有助于学生写作,又能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注意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写有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写他们熟悉的、通俗易懂的、感兴趣的真实的人和事,做到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做到“无谎言、无空话”。另外,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会让学生长时间感到枯燥,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四、注重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小学生对能带来快乐和成功的事情感兴趣,在心里也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会更关心这件事,想再尝试一次,希望提升自己。所以要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一点点进步,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经验。比如:优秀作文展览、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阅读、学习园好词好句好段评选等。另外,我还借用了一种新的评分方法——“二次评分法”。做法是:每个学生准备两本作文书,一本用来练习,老师批改并提出修改建议。达到合格作文的要求后,老师在原有基础上加分,然后抄在另一本作文本上(即个人优秀作文本)。大部分同学都能拿高分,很多都要超过满分。这不仅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和厌倦,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课文的面貌,有效地减少了教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