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初探——以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导人是整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把握前四五分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第一,注重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导入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讲授绝对值知识时,通过估算学生家与学校的距离来创设情境,学生可以热情地估算出大概的距离。然后问学生:“这个距离和你家在学校哪个方向有关系吗?”然后问:“生活中有没有只考虑距离不考虑方向的例子?”(打车费,油耗等。),从而自然过渡到轴上的距离。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介绍感到新奇和感兴趣,为后期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同时,绪论也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获得对新知识的认同,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起点。因此,只要教师能认真观察,精心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造悬念,激起学生揭开谜团的欲望,一步步解惑。

“怀疑”是学习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提问,才能调查,才能收获。当学生面临的问题需要新的知识来解决时,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巧妙地给学生设置悬念,有意让学生暂时处于迷茫状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揭开“奥秘”的活动中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比如我在教《有理数的幂》这一课的时候,是这样介绍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如果这张纸对折,然后再对折,如果纸足够大,撕不开,它能比你的身高还厚吗?再问: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可能!然后,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好吗!让我们到“有理数的力量”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正确答案,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便有一个论点。

第三,设计新颖生动的课堂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隔离开来,尤其是在所谓的“纯理性”数学概念教学课程中。如果期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数学学习活动中,他们需要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问题,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活动,让数学概念融入到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亲自参与课堂,体验和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比如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个摸球的小游戏引入了概念:

准备三个封闭的纸箱子,里面装一些大小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小球,邀请学生上来和老师做一个游戏:三个学生一组上来,仔细摸,看他们摸到什么颜色,以摸到红色的为胜。通过几组学生的实验发现,无论谁碰盒子都是红球,无论谁碰盒子都是白球。在另一个盒子里,一些学生触摸一个红球,一些学生触摸一个白球。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什么窍门和秘诀。

为了揭示这个秘密,请一名学生站出来,分别打开这三个盒子,于是答案就揭晓了:第一个盒子里装的是红球,所以谁碰到谁就赢了;第二个盒子里装的是白球,所以不管谁碰都不可能赢;第三个盒子里既有白球又有红球,所以你可以摸到红球,也可以摸到白球。在此基础上,自然可以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通过亲身体验和了解概率生成的过程和计算方法,从具体的生活知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如中垂线在网上的一节课可以这样介绍:为了提高张、王、李三村的吃水难度,市政府决定新建一座水电站向三村供水,并要求从水电站到三村的辅助管线长度。你能帮助他们找到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把三个村子抽象成A,B,C三个点,如何求一个点P使得PA=PB=PC?这时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里?如何找到这个点?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相等?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APAB、APAC和APBC,但是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通过这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引入,意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合作交流能力。

第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从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了“屏幕教学”。多媒体课件因其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数学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设计现实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