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的特点和优势
巡洋舰的特点和优势
巡洋舰
巡洋舰是一种主要在远洋活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大型军舰。是海军战斗舰艇的主要舰种之一。排水量在6000~20000吨,航速30~35节。装备有多门大、中口径的火炮,以及反潜武器等,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远洋机动作战。火力较强,续航力较大,适航性和操纵性好。通常由数艘组成编队,或参加航空母舰编队担任翼侧掩护,攻击敌舰船,反潜和压制岸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或掩护己方舰艇扫雷或布雷,以及防空、反潜、警戒、巡逻等等。
在15、16世纪,巡洋舰是指那些舰炮较少,速度较快,用于巡逻、警戒的快速炮船。至19世纪才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巡洋舰。到了20世纪初,出现了以燃油为动力的快速巡洋舰,代替了19世纪的燃煤的巡洋舰。
这一时期的巡洋舰排水量多在几千吨,航速在20~30节,装备有大口径舰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拥有大量巡洋舰的英、德两国舰队,在丹麦的日德兰海域进行了一场海上决战。1916年6月初,德国公海舰队的前卫舰队,拥有十几艘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的编队,与英海军舰队的前卫舰队,拥有19艘巡洋舰的51艘的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战。随后,双方舰队的主力赶来参战,200多艘战舰在日德兰海域互相追逐,炮声隆隆。
双方都有多艘战舰被击沉。这说明,这时期的巡洋舰已具备压制敌驱逐舰,引导和支援己方海上兵力进行作战的能力。此外,战争期间还有用商船改装的巡洋舰,装备一定数量的武器,用于巡逻、反潜、护航。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巡洋舰,仍以大吨位,大口径炮为特点,与战列舰一起称雄于海上。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重型巡洋舰,排水量2~4万吨,航速32~34节,续航能力1万海里以上,能与战列舰、航空母舰编队在远洋协同作战。二是轻巡洋舰,排水量1万吨左右,航速35节,续航能力1万海里,具有与其它大型舰艇远洋作战的能力。三是辅助巡洋舰,是用快速商船和辅助舰只改装而成的,排水量几千吨,航速20节。
战后,随着核动、导弹武器和电子装备的大量装舰使用,巡洋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即不再追求大口径舰炮和过高的航速,而是在武器和电子装备上下功夫。
其中,以美国为首的一派主张,巡洋舰以护卫、巡逻、警戒为主,重点发展为航母护航的防空型巡洋舰。战后美国建造的8级巡洋舰中,有5级采用了核动力。为了提高编队的区域防空能力,还专门发展了一种非常著名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普遍装备了“战斧”式巡航导弹。
1991年美国参加海湾战争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就有:“提康德罗加”号、“普林斯顿”号、“张伯伦”号(隶属“突击者”号航母编队)、“圣哈辛托”号、“盖茨”号、“莫比尔湾”号(隶属“中途岛”号航母编队)、“菲律宾海”号(隶属“萨拉托加”号航母编队)。
其中“提康德罗加”号导弹巡洋舰是1983年加入现役的。该舰标准排水量9600吨,舰长171.7米,宽16.8米,吃水9.5米,8万马力,航速33节,续航力6000海里。装备有“标准”导弹发射架2部,双联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装置2部,6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架2部,127毫米口径54倍身长火炮1门,6管20毫米口径76倍身长火炮2门,反潜鱼雷发射管6部,直升机2架。
装备SPY—1A型通用雷达、SPQ—49型对空搜索雷达、SPS—55型对海搜索雷达、SPS—9型炮瞄雷达、SQS—53和SQR—19型声纳。舰上定员360人。而大部分该级舰都配置了30枚以上“战斧”导弹,被称为“纵深攻击巡洋舰”。
以前苏联为首的一派认为,发展巡洋舰的目的不是为大舰护航,主要是以其形成海上编队,进行攻防作战。
所以,前苏联建造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排水量2.8万吨,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舰艇。该舰装有250多枚防空、反舰和反潜导弹,还可携2架直升机,成为世界上火力最猛的巡洋舰。
以西方其他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的一派认为,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队的舰体、装备、动力大体相同,没有必要发展一型巡洋舰,主张用驱逐舰和护卫舰代替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