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自己的亲生儿子猪狗不如的曹操正妻卞皇后是什么出身?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又名《世说》,载录有诸多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卷十九,曰《贤媛》。
贤媛,多指德行可嘉、才智过人、品貌出众的女子。此卷中有数位老妈,或深明大义,或风趣幽默,或刚强正直,其言其行读来颇令人感佩,感动。
01
狗鼠不食汝余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身染沉疴,逝世于洛阳。
早就惦记老爹相位的曹丕,急颠颠从邺城赶来,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几乎与此同时,还做出了一件令后世诟病的丑事——
将老爹的一众宫人,悉数承继,留作己用。
就事论事,曹丕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正经事没少干,但私德着实不咋的。
一转眼,到了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初夏时节,曹丕病重卧榻,老妈卞皇后前去探视。
卞皇后,琅琊郡人,出身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曹操正妻。
前脚进门,环顾四周。嘿,值班的,侍奉的,端茶倒水的,一个个皆是熟面孔,当年老公的宠爱们。
“你们啥时过来的?”卞皇后问。
“正伏魄时过。”宫人们答。
伏魄,旧时指人之将死,拿其平时所穿衣服到门外招魂,让魂魄归位,亦叫复魄。而宫人的话中之意是,先主曹操身处弥留之境,一息尚存,儿子曹丕就将她们照单全收,统统划拉进了手。
卞皇后听罢,掉身便走,边走边咬牙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连狗鼠都不稀得吃你剩下的东西,你个龟儿子真特么该死。
狗鼠不食汝余,同“狗猪不食其余”,形容人品极端卑陋,禽兽不如。老妈能这般骂子,可见真是恨到了家。
事实也是,卞皇后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直至文帝去世,也没去哭吊。
02
穷人乍富,腆胸叠肚
秦朝末年,东阳县书吏陈婴,在乡里之中颇有名望。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阳城人陈涉联合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起事。东阳人也跟着凑热闹,呼啦啦围攻县衙,诛杀县令,并极力拥护陈婴当带头老大。
当还是不当?陈婴正自犹豫,却听陈母悠悠开了口,语气非常坚决干脆:
“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翻译成白话,陈母是这样说的:“儿子啊,自从老娘嫁进这个门,你们陈家就冷灶清锅,穷得叮当响。暴得富贵,非常不吉利,娘觉得,倒不如把军队交给别人。事成了,能得些好处;失败了,自也有人顶缸背锅,承担灾祸。”
细细咂摸,陈母说得还真有些道理。
正所谓,祸者福之所倚,福者祸之所伏。老子说的。
穷人乍富,腆胸叠肚。老百姓说的。
很多人都这样,一旦富贵加身,就很容易飘飘然找不到北。当北都找不到的时候,也便离完蛋不远了。
03
谋取小利失大道
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做监管鱼梁(在水中筑起的捕鱼的堤坝)的小吏,曾给老妈送过一罐腌鱼,以表孝心。
不料,老妈原封未动,又将腌鱼交由来人带还,且回信一封:“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你呀,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儿,都没村长镇长大呢,就敢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只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啥忧虑呢?若谋小利,便失大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读罢母信,陶侃感触良多,遂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终出人头地,官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
咸和九年,陶侃病逝,晋成帝下诏追赠其为大司马,赐谥号“桓”,以太牢礼(牛羊豕三牲大礼)祭祀。
04
赵母嫁女奇葩说
某地某日,赵母嫁女。
吉时一到,女儿出门。老妈再三叮嘱道:“慎勿为好。”
闺女啊,一定要记住,尽量不要去做好事啊。
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注解,“……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妒嫉,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古人认为,做好事会招致嫉妒,因为谁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
“既然不能做好事,那我就做坏事呗。”女儿回道。
老妈一听,正色道:“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好事尚且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听听,这赵母分明就是个超级辩才,不穿越来参加《奇葩说》,还真有些可惜了。
05
王母相人不走眼
西晋初年,太原郡晋阳县人王浑的媳妇钟氏,生下一有貌有品的女儿。渐至婚配之龄,长兄王武子结交一兵哥,有型有块,便想让妹妹嫁给他。
王母听罢,要求先替女儿相他一相。王武子依言安排,嘱咐兵哥换了衣装,混于平民百姓之中,让老妈在帷幕里暗中观察他。
相罢,老妈说,那个穿啥衣服,长啥模样的小伙,就是你给妹子挑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