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游戏和切菜游戏
一:过年送礼标准化
走亲戚的时候,大部分人基本都是带着同一个牌子的白酒,几个大牌子的牛奶。他们加起来大概230元,两瓶酒180,一箱牛奶50元。
像几年前:八个核桃,王耔、伊利等饮料、牛奶的山寨版已经不见了,其他品牌的白酒在这里卖的也不好。
二:大部分人已经不准备早餐了。
大年初二在老公家,我也说了,在我家那,拜年的习俗是早上摆菜摆酒,比他们那精致多了。
谁知道到了父母家,发现大部分人早上都不准备早餐。
记得小时候,我们去亲戚家拜年。在太阳出来之前,我们在它解冻之前就出门了,这样当我们踩在坚硬的泥土上时,就不会弄脏我们的新鞋和新衣服。
一般去亲戚家也就八九点。瓜子和花生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只等我们泡上热茶,端上刚从锅里捞出来热气腾腾的茶叶蛋。
这时,我只是有点饿了。亲戚们会把茶叶蛋递给你,只有看到你打破蛋壳吃茶叶蛋,他们才会开心。
就算你说你不饿,不爱吃,你也要吃一个,因为吃茶叶蛋就是捞金元宝,新年发财。
吃完茶叶蛋,去掉瓜子和花生,然后上早餐的主角——一盘酒(图三)。
是的,你没有看错。图3是我们第一个月的特征。我们早上喝酒。这些凉菜是去年年底腌制晒干的,有猪耳朵、猪舌、猪尾巴、猪心、鸭翅、鸭胗干。
一般你是来探亲的。前一天晚上或者早上,提前腌制,加两三个炒菜,至少准备10盘,加一个小火锅。
所以,我们正月的早餐很隆重,就像娶了媳妇,娶了姑娘,办了婚宴。很复杂,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准备了。
这还不是全部。酒过三巡,便上面条、年糕,雅人们铺上鸡蛋皮,用炒肉、肉末盖在面条上。
于是,在父母家吃完早饭,基本上就是中午11点了。
但是,这次回来,发现大部分人都没有准备早餐,就把酒存到了盘子里。
有人说是。现在三高的人很多,吃咸货和猪内脏的人很少。还有人说,备菜备酒太麻烦。
这么多人,都是心照不宣的救。
三:去亲戚家拜年,不过是去饭店吃饭。
我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年意味着什么。
去亲戚家拜年只是象征性的。去饭店吃饭,我家镇上有很多家庭,都是来探亲拜年的。中午,他们被直接邀请到一家餐馆。
以至于正月初五那天,村里工业园区的一个饭店被我们庄里的人全承包了。要么是你家办喜宴,要么是他家拜年。
就像,初六那天,舅舅开玩笑说:今天,我们可以在这家餐厅为所欲为了。反正都是庄子的人治的。
这样就没有了油烟的味道和家庭主妇们洗碗、洗菜、切菜、炒菜的忙碌身影,却没有了各种饭菜的香味和换换口味的嬉笑推杯。
家里有亲戚,无非就是一起打牌,在门口晒晒太阳,玩玩手机。
到了吃饭的时间,直接去餐厅,司机不能喝酒。随便应付一顿饭就结束了。
从酒店回来后,我们回了自己的家,找妈妈。今年也是崇拜年。
这样我们就不用在家准备早餐或者做午饭了,真的省了很多事。
但是,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来拜年的能干的家庭主妇,没机会学厨艺,聊的话题也少。他们看起来都很好,但他们似乎缺少一些东西。
今天才大年初八,昨天下了一场大雪。老家基本都要出门,但是今天大家都走了。这一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家见面都问同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走?
大家都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为什么越吃越多,却感觉不到当年的味道?
也许是因为我们把复杂简单化了,失去了传统习俗,童年的感觉没有了。就算过年亲戚朋友聚会,也只是各自玩自己的手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
但是在我们老家,晚辈和长辈喝酒还是要站起来的。这一点暂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