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跳舞好吗?

舞蹈是集音乐、形体、情感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可以开发儿童心智,陶冶高尚情操,增强大脑活力,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审美能力。只要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开心的时候都会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舞蹈这种直观而敏感的艺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使舞蹈成为千百万儿童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探索,笔者发现舞蹈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健美的身体姿态,还可以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的节奏感,发展思维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下面,我将从基本点的注意事项、培养目标、方法和途径、结果的分析与反思等几个方面,总结近几年的舞蹈教学经验。

一、儿童舞蹈技能训练的基本注意点

来青少年宫培训的基本都是5-6岁的孩子。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成长,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训练儿童舞蹈技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增加地面锻炼和适当的技能训练,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孩子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能力和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动作上要适当强调一定的技术和技术难度,注意训练肩部的开口、胸腰的柔软和力量、胯膝的开口、脚踝和脚背的力量和柔韧性。

其次,舞蹈内容要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通过舞蹈这个桥梁和中介,把孩子们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用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印进孩子们的心里。

再次,由于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有些家庭的父母音乐素质较好,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的舞蹈能力可能会显得较强。有的家长素质不太好,不太注重孩子的培养,所以舞蹈能力可能会显得弱。另外,孩子的性格也导致了舞蹈能力的强弱,外向的孩子舞蹈能力强,内向的孩子舞蹈能力弱。孩子的舞蹈能力因各种原因而不同。因此,5-6岁幼儿的舞蹈能力训练,应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能力弱的孩子降低动作难度,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参加舞蹈兴趣活动等。)对于能力强的孩子,适当增加动作难度,让两种不同能力的孩子的舞蹈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儿童舞蹈技能训练的目标、方法和途径

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建立明确的整体训练目标,按计划分阶段实施。

舞蹈技能训练应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为全面发展准备条件。因此制定为“让幼儿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塑造健美体态,掌握舞蹈技能,培养舞蹈和编舞能力,促进健康成长。”总体目标。笔者还根据舞蹈教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分阶段培养了总体目标。

(1)根据5-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将舞蹈训练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具有多样性、顺序性和阶段性。

1.第一阶段(五岁半)以基础形体训练、节奏训练、节奏训练为教学目标。通过训练,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舞蹈姿势,以及随着节奏正确优美地做节奏的能力,为塑造儿童健美姿势的舞蹈基础打下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6岁),由于幼儿已经具备了舞蹈的基本技能,此时可以进行各种幼儿舞蹈动作和定向训练以及组间协调的集体舞训练。通过学习,他们可以丰富舞蹈的词汇,感知方位,为参与群舞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第三阶段(6岁半),因为6岁儿童的情绪是从情绪认知发展到情绪体验的,所以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西方舞蹈,学习队列,学习造型。参与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群舞创作和高级情感体验培训。

(二)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采用分层次的舞蹈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每周安排两次教学时间。主要开展形体训练、音乐节奏练习、各民族儿童舞蹈练习、现代儿童舞蹈小团体、儿童参与编舞训练活动。

1,为少儿舞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步入舞蹈艺术美的殿堂。

儿童舞蹈的学习环境是指根据儿童身心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营造文明、健康、美好的物质环境。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主要是配备了基本的训练杆和两侧明亮的镜子。我们把青少年宫作为少儿舞蹈培训的场所,经常展示一批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和相关图片,可以加强孩子们对舞蹈艺术之美的直接感受,在优美的环境中快乐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二,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人际社会环境,这是一个无形的环境,主要是指我们老师之间的合作和友好的教学相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分为情绪感知和理性感知。当这两种感知达到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最活泼,想象力最丰富,记忆力最强。孩子往往表现为情绪外露,理智主导,情绪容易波动。在少儿舞蹈培训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之间紧密团结合作的氛围会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充分表达体验舞蹈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提高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活跃度和积极性,两个环境结合起来,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兴趣。

2、各种教学活动相互理解,多方位结合,使舞蹈技能得到巩固。

教学活动之间的渗透是指在课堂上适当渗透舞蹈技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比如语文课的动作童谣,游戏课的角色表演,幼儿园的舞蹈游戏,三者联动,通过渗透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舞蹈技巧得到反复练习和巩固。另一方面,在舞蹈训练中,将各学科知识有机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支持下丰富和理解舞蹈技能,使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再次实践和强化。比如利用幼儿园常识课学到的蜜蜂的特性,准确完成舞蹈中的动作表演,用诗意的语言节奏表达舞蹈的具体情节。并使用正确的动作和肢体表情来完成幼儿共同参与的瞬间舞蹈。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整体优化,使儿童舞蹈能力的培养成为有效途径。

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合理选择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并整体优化,舞蹈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镜像法。为了让他们掌握更抽象的舞蹈概念,我们采用直观生动的方法。在舞蹈教学中,我经常进行直观教学,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经常运用语言、手势、示范等手段提高孩子对动作技能的接受程度。一、利用舞蹈视频激发孩子的训练兴趣,通过直观生动的成品舞蹈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从简单的动作模仿向更高艺术的舞蹈动作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浓厚,为以后的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利用视频教材,树立孩子训练的信心。舞蹈训练很辛苦,但大多数孩子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为此,我会把每个阶段的训练成果全部拍摄下来,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表演,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体和动作都在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树立舞蹈训练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为舞蹈的深入学习和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看舞蹈图册,帮助孩子理解舞曲的节奏,让无论多么复杂的旋律,在舞蹈图册的指导下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2、游戏法。根据孩子的特点,在舞蹈训练中穿插活泼有趣的游戏,加强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变枯燥的训练方式为轻松活泼、游戏化的学习活动。5岁时,如果我们学会了基本的训练动作“坐在地上,向前弯腰”,在孩子知道动作的要领后,我们就可以组织孩子做游戏,划船。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动作,并且做得津津有味。6岁时,组织两个人听音乐玩游戏找朋友,用一首简短的儿歌《左脚右脚一起转,遇见牵手的朋友》总结动作要领。复杂的部分和镜子。这样孩子学的容易,掌握的好。舞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复杂的过程。所以在训练中,我们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动作,通过分解来学习和掌握动作。然后学习舞蹈组合。最后,组织孩子学习复杂的集体舞,创作简单的舞蹈,让孩子不仅掌握动作技能,还能发展舞蹈的创作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主题活动,使舞蹈技能得到全面运用和深化。

积极组织孩子参加各种演出,如各种培训报告、各种社区的文化活动等。,孩子参与表演的热情才能高涨。同时,我还开展舞蹈结对活动,让舞蹈能力弱的孩子向舞蹈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在上课、晨练、自由活动中与他们一起练习。这不仅巩固了舞蹈技巧,对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活跃了身心,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孩子的交流密度,加深了友谊。还要开展“地域性”的表演活动。组织专门的班级舞蹈表演,不仅能让孩子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大胆的表演能力。把全班分成七组,四人为一组,然后每组创作一个完整的舞蹈来比赛。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也因为集体参与,大家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快乐。

第三,儿童舞蹈能力培养的结果分析

通过两年的训练,孩子们掌握了音乐节奏、动作协调、情感理解、舞蹈作曲等舞蹈技能,对舞蹈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几年的舞蹈技能训练,不仅塑造了孩子健美的体态,也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发展。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舞蹈感兴趣,他们都热爱舞蹈。通常情况下,我会情不自禁地展示我的舞蹈。几个孩子也可以根据音乐的性质编排简单的儿童舞蹈,有的孩子可以编排有一定难度的成品舞蹈。